剩米饭可能因保存、食用不当变成“致命杀手”,介绍了“炒饭综合征”的案例,还指出海鲜、绿叶菜等隔夜食物也存在健康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米饭是我们再常见不过的主食了。很多人在面对剩米饭时,都会选择将其做成美味的炒饭。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如果对剩米饭保存、食用的方式不当,它很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致命杀手”。
什么是“炒饭综合征”?
在广东江门,有一位50多岁的陈先生(化名),他把冷藏了好几天的米饭拿出来做成炒饭吃了。可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身体不对劲了,出现了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当被紧急送往医院的时候,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他严重休克,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都开始衰竭。好在经过ICU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他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经过详细检查,发现陈先生患的是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这种细菌常常出现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或者炒饭当中,所以,由它引发的急性中毒症状也被叫做“炒饭综合征”。
海鲜
螃蟹、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它们都是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但是如果隔夜存放,就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这些降解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进而引起胃肠道不适,而且还容易损伤肝、肾功能。
绿叶菜
绿叶菜在煮熟之后,如果长时间放置或者储存的方法不对,很容易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浙江宁波食检院曾经做过相关实验,他们发现像芹菜、油麦菜、空心菜等绿叶菜,经过炒制之后,放在25℃的常温环境下保存,24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0.1g/kg以上。要知道,通常成人摄入0.2g亚硝酸盐就可能会引起中毒。
本文通过讲述陈先生因食用冷藏多日的剩米饭炒饭而患上“炒饭综合征”的案例,提醒大家剩米饭保存和食用不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同时,还介绍了海鲜和绿叶菜等隔夜食物存在的健康隐患,如海鲜隔夜产生的蛋白质降解物可能刺激胃肠道、损伤肝肾,绿叶菜隔夜易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导致中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隔夜食物的保存和食用,以保障自身健康。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