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山东省禹城市种粮大户孙洪旗,详细介绍了他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情况,包括技术应用过程、成本计算、环保效益和增收效果等,同时提及了相关惠农政策对其农业发展的支持。
在一片广袤的农田里,种粮大户孙洪旗正熟练地操作着水肥一体化设备,为田地进行施肥灌溉。只见清澈的水流带着肥料,均匀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仿佛是大自然给予农田最温柔的呵护。
前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让山东省禹城市的种粮大户孙洪旗满心欢喜。他兴奋地说道:“施完肥之后得马上浇水,这场雪可帮了大忙,能省下不少水呢。其实我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原来,在下雪的前一天,孙洪旗就早早联系好了合作社,让植保无人机忙碌了一整天。无人机在空中精准作业,将肥料均匀地撒在了广袤的农田里,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雪铺上一层“营养毯”,静候大雪的滋润。
2016年,孙洪旗从禹城市辛店镇流转了2000亩高标准农田。当时,这片土地在他眼中,就像是一座待开发的宝藏,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到了2024年,他的事业版图进一步扩大,又在济南流转了3000亩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回忆起过去的种粮经历,孙洪旗感慨万千:“过去,撒了固体肥就得赶紧张罗着浇水,不然肥料里的营养很容易流失,就像把钱白白扔了一样。不过以后就不用这么紧张了,很快就能用上更多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施了。”
说着,孙洪旗带着记者来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麦田。只见一台崭新的拖拉机正拖着长长的管子,在地里有条不紊地铺设着水肥一体化设施。孙洪旗满脸自豪地介绍道:“等地里都用上了这些设施,浇水施肥就更便利了。这可是我去年新买的拖拉机,专门为铺设管道买的,正好派上了用场。”这台拖拉机可不简单,它加装了北斗导航终端。有了这个高科技“助手”,不但能享受一定比例的国家补贴,而且在铺管道时还能精准定位,自动规划路径,轻松避开障碍物,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质量。种玉米、小麦时,排布得也更加笔直,就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
去年,禹城市实施了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孙洪旗积极响应,拿出100亩地作为试验田,初步尝试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关部门非常支持,免费为他铺设了管道。只要轻轻打开水龙头,水肥就能顺着管道流入大田,就像给农作物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营养液”。孙洪旗尝到了甜头后,干劲十足,后来又自费铺了400亩地。当他得知水肥一体化技术还有智能升级版时,毫不犹豫地下了单。
眼下,位于济南的大田内,智能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孙洪旗信心满满地说:“不用再手动去开水龙头了,只要打开手机应用程序轻轻一触,水就能按照我们的需求流入田地,均匀地施水施肥。这回,剩下的4500亩地都打算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为何孙洪旗对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如此有决心呢?他给记者算了3笔账。
首先是成本账。过去浇水可是个大难题,每人每天平均能浇8 – 10亩地,要是浇1000亩地,就需要7 – 9人同时进行,而且浇一遍需要10多天。孙洪旗无奈地说:“以前每人每天的工费约为60元,后来涨到80元,现在120元招人都难啊。”而经部分改造后,浇一亩地的综合成本平均约为15元。每年的小麦和玉米要各浇两遍,每亩地年浇地成本为60元,5000亩地大约需要30万元。此外,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偏大,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孙洪旗还会给他们购买意外保险。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完全应用后,一个人就能轻松浇1000亩地,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人员安全也更有保障。
再算环保账。今年春季施肥时,孙洪旗感触特别深。过去由机器撒固体肥,每年春天施一次,一亩地需要120斤肥料。而改造后的水肥一体化大田里用的是液体肥,随水浇肥,分两到三次施肥,这样肥料不易挥发流失。数字化管理能够精确计算肥料的使用量,每亩地每次用肥20 – 30斤。孙洪旗兴奋地说:“这一算不得了,施肥量大大减少,一亩地多则省80斤,少则省30斤,作物吸收营养更均衡。减少多余的肥料使用,也更环保。”
还有更多的增收账。走近麦田,只见麦苗密密麻麻,已经看不见传统的田垄了。孙洪旗笑着说:“不用人工浇水,田垄就没了用处,我们把田垄铲平作田,集零为整,100亩地能增加8 – 10亩耕地,每亩地约可增收60元。”
“这两年还有个好消息,土地深翻也有了补贴。”孙洪旗高兴地说。每年收获玉米后,他都要自费找人把土地全部深翻一遍,这样可以提升土壤疏松度,减少病虫害。2023年,禹城市在全市推广深翻技术,每亩地深翻、旋地和使用腐熟剂共补贴78.31元,孙洪旗只需自付24.19元。
“现在惠农政策越来越多了,贷款也容易了。”孙洪旗感慨地说。以前农户由于没有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经常在钱上“卡壳”。2020年,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鲁担惠农贷在禹城落地,经过严格把控,50亩以上有正规流转合同的耕地可零抵押贷款,每亩地可贷1000元。
“有了政策支持,我们投入新设备也有了底气。”孙洪旗坚定地说,“现在种地不像以前了,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咱也得跟上时代!”
本文通过介绍种粮大户孙洪旗积极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践,展现了该技术在降低成本、环保和增收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阐述了土地深翻补贴、惠农贷款等政策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鼓励农民借助科技和政策的力量,跟上农业智能化的时代步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收致富。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