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服务外包在涉密机关、单位中存在的失泄密隐患展开,通过具体案例揭示外包泄密的不同情形,如疏于管理、审查不严、被境外势力攻击等,最后国家安全机关给出防范提示,包括夯实责任、强化监督和加强教育等方面。
在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众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手段。对于涉密机关、单位而言,服务外包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犹如一颗暗藏的定时炸弹,存在着失泄密的巨大隐患。因此,机关、单位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范。
外包泄密需警惕
——疏于管理酿大案。部分服务外包人员由于工作需求,可能会长时间在单位办公,或者协助开展专项工作,这就使得他们有机会接触和知悉国家秘密。倘若机关、单位不严格落实保密管理措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失泄密案件。例如,某重要涉密单位长期将办公楼物业管理外包给某物业服务公司,却没有对该公司进行必要的保密监管。该公司保洁人员段某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主动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取得联系。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指使下,段某利用从事保洁服务的机会,通过盗取、偷拍等手段,为其提供了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以及其他6项情报,给国家造成了重大失泄密,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
——审查不严有隐患。个别机关、单位在进行资质审查时不够严格,将涉密工作外包给不具备保密资质的公司;或者涉密人员由于轻信他人、疏忽大意,将涉密文件资料提供给服务人员,由此引发的失泄密案件屡见不鲜。比如,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在文库类网站出售5份涉密文件。经过调查发现,某公司并不具备涉密档案数字化资质,却骗取了多个机关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信任,承包了档案资料数字化业务。该公司员工蒋某利用工作便利,先后窃取、复制了档案资料中的几十份涉密文件并带回家中。为了谋取私利,蒋某又将其中几份文件放在互联网上出售,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合围拉拢遭攻陷。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重点安全领域企业极为关注,他们企图通过钓鱼邮件、网络探扫等方式,持续不断地对相关企业进行攻击。并且,他们把掌握系统管理权限的运维人员作为攻击窃密的首选目标,这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威胁。例如,小李是某邮件系统厂家的运维人员,拥有远程管理账号和系统管理员账号权限,负责为客户的邮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为了图方便,小李经常在个人电脑上记录甲方客户的账号密码和系统管理员账号密码。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开源情报信息锁定了小李的运维人员身份,并对他的电脑进行了网络攻击,窃取了其电脑中的客户账号密码信息。随后,他们通过网络跳板,对上千家重点要害部门的邮件系统实施窃密,获取了大量重点要害部门的内部邮件数据,造成了严重的现实危害。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服务外包中的失泄密隐患绝对不容忽视,涉密机关、单位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管理和防范,全力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夯实责任防风险。涉密机关、单位应当切实夯实保密管理的主体责任,明确“发包”部门的监管责任。在签署外包协议时,要在外包协议中明确自身的保密监管权力和承包方的保密管理义务。同时,要从严审查承包单位的资质条件,特别是在购买服务涉及国家秘密的情况下,要把好资质关口、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严格的保密要求。
——强化监督堵漏洞。涉密机关、单位应与承包方共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这些制度和规范得到落实。要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通过多种举措筑牢安全保密防线。此外,要对承包单位提供服务的过程、保密制度的执行情况、服务人员的保密行为等进行监督审计,定期排查问题隐患,防范出现偏差和风险。
——加强教育保安全。涉密机关、单位要落实上岗审查要求,加强对服务外包人员的背景审查,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资格。同时,要关注外包服务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情况,定期对外包服务人员开展保密教育培训,提出具体的保密要求,切实提升服务人员的保密意识和防泄密能力,共同织密织牢安全保密防护网。
本文指出服务外包在涉密机关、单位中存在失泄密隐患,通过具体案例展现了疏于管理、审查不严、遭境外攻击等不同泄密情形,最后国家安全机关从夯实责任、强化监督、加强教育三方面给出防范提示,强调涉密机关、单位要警惕并加强管理,保障国家秘密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