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构建开放世界经济:挑战与出路”分论坛展开,多位嘉宾分享了对开放型世界经济挑战及中国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见解,包括逆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中国企业应对关税策略以及中欧技术供应链合作等内容。
在当今时代,开放型世界经济正遭遇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于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合作的呼声愈发强烈。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构建开放世界经济:挑战与出路”分论坛上,与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开放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并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观点。他强调,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当前受到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受到了严重阻碍。当谈及中国经济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时,吴晓求指出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消费需求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对社会的劳动力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他还着重提到,“如何用有效的政策增强企业主体信心,让资本留下来,是未来改革的重要任务”。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对中国企业在应对关税影响方面有着深入的观察。他发现,面对关税的冲击,中国和中国企业比过去准备得更加充分。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积极兴建生产设施,凭借这些布局,很好地应对了新一轮的美国关税,并且出海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随着亚洲的互联互通日益完善,中国企业更加依赖于亚洲区域内的供应链。戴璞认为,“中国现在需要提升生产率,其他国家也一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关税的影响”。提升生产率不仅是中国企业应对外部压力的关键,也是全球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共同需求。
罗马第二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前部长乔瓦尼·特里亚关注到了中国正在经历的能源转型和绿色转型。他指出,这意味着中国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生产不同的产品和提供不同的服务。基于此,他建议在货物和贸易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技术供应链来加强欧洲和中国的关系,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关系。他认为这是绿色转型的需要,“欧洲应重新建立与中国技术的供应链,因为欧洲自身需要与中国的进步联系起来”。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全球的绿色转型进程。
本文通过介绍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构建开放世界经济:挑战与出路”分论坛上多位嘉宾的观点,展现了开放型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嘉宾们的见解涵盖了逆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内部挑战、企业应对关税策略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为我们理解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