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6万文身清洗案看:如何为未成年人文身乱象“刹车”?,未成年人文身背后:是商家逐利还是监管缺失?

本文围绕未成年人文身这一现象展开,通过14岁女孩小雯文身后高额清洗费用的案例引入,分析了文身行为和文身行业的演变,指出未成年人文身如今成为商家逐利的生意,还对比了电竞酒店、电子烟等对未成年人消费的监管情况,强调应从消费逻辑看待并规范文身行业,让未成年人远离文身。

从76万文身清洗案看:如何为未成年人文身乱象“刹车”?,未成年人文身背后:是商家逐利还是监管缺失?

你可曾想过,文身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近期,媒体关注到的一起案例给出了令人咋舌的答案:76万元。年仅14周岁的小雯(化名),在文身之后,她的妈妈毅然将文身店经营者告上了法庭。法院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对文身的清洗费以及祛疤修复费进行鉴定。经过四家医院的门诊检查,鉴定机构得出结论,小雯需要进行8次激光治疗,按照文身面积来计算,总共的费用高达769800元。最终,法院判决文身店主承担60%的责任,先支付一次清洗费9.6万元。

文身行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诸多演变。在过去,当人们看到一个文身的人时,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复杂甚至负面的想象。然而如今,大众对此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很多年轻人文身是出于跟风心理。他们未必是受到了不好的引导,有的人仅仅是出于好奇,想尝试新鲜事物;有的则纯粹是为了以此来标榜自己,彰显个性,就如同过去一度流行的杀马特群体,靠文身来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除了人们文身心态的变化,文身行业的演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曾经,文身只是一个小众圈子里的行为,但如今它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随着行业的发展,门槛越来越低,从业者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为了想方设法扩大客源,对未成年人的营销几乎变得不可避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两个细节很值得我们留意。其一,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户,在短视频平台兴起之后,没有经济实力的未成年人成为了文身商家围猎的对象。其二,有的年轻人在文身后可能会被老板收为徒弟,学习文身技艺,然后他们会找到身边的未成年朋友,邀请他们前来文身,以此来拓展客源。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文身如今更多地成为了一门生意。就像在其他领域中,消费者会被忽悠、被诱导一样,年轻人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误入文身的歧途。

文身从业者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断壮大行业规模,通过各种手段吸引未成年人消费。这其实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一个典型现象。前些年,电竞酒店就将未成年人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后来,有关部门明确要求未成年人禁入电竞酒店,行业风气才得以转变。还有近年来同样火爆的电子烟,最初也是打擦边球,电商渠道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现象一度十分常见。所以,与其说是“坏孩子”变多了,不如说是商家的歪心思多了。面对未成年人文身这一现象,我们不必上纲上线,不妨从消费逻辑的角度去看待和应对。

和未成年人禁入电竞酒店、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一样,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也被明令禁止。《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然而,现实中规定的落实情况究竟如何,恐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近年来,针对电竞酒店和电子烟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的问题,不少地方都开展了严厉的执法行动,有的商家因此受到了处罚,行业也逐渐与未成年人保持了距离。相对而言,从营销环节到线下服务环节,未成年人文身所受到的监管力度似乎还不够大。

等到后悔文身,花费不菲的成本去清洗文身,甚至因此与商家对簿公堂,其实已经为时已晚。要想让未成年人远离文身,首先要规范文身行业。只有行业明确规矩、守好边界,未成年人文身才不至于成为一种潮流。

本文通过14岁女孩小雯文身后高额清洗费用的案例,分析了文身行为和行业演变,指出未成年人文身成为商家逐利生意,对比电竞酒店、电子烟等监管情况,强调应从消费逻辑规范文身行业,以让未成年人远离文身。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041.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