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青岛市在三月这一特殊月份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感人情况。详细介绍了多位捐献者的故事,展现了他们无私奉献、挽救生命的高尚精神,同时阐述了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当三月的春风轻柔地拂过大地,樱花也在悄然间绽放出绚烂的色彩。就在这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三月,青岛市上演了一场温暖而又震撼的生命接力。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了9例捐献。这些如同“生命的种子”般的造血干细胞,跨越了身体的界限,为那些饱受血液病折磨的患者带去了重生的曙光,也让无数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随着青岛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逐渐了解到这项伟大事业的意义,并纷纷踊跃加入到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一个月完成9例捐献,这样令人惊叹的“青岛速度”,不仅仅是数字的体现,更彰显了这座城市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无私的大爱精神。
5年等待,终圆救人梦想——第223例捐献者张忠祥
2019年6月,张忠祥被同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此后的5年时间里,他一直在默默等待着那个能够挽救他人生命的机会。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幸运之神降临了。
捐献完成后,张忠祥感慨地说道:“每一个生命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的希望。我们应当全力以赴,去挽救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鲜活生命。通过我这次的捐献行为,身边的很多朋友和同事都被我的举动所感染,他们也主动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我衷心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也祝愿那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第100次爱心之旅,医学生播撒生的希望——第224例捐献者姜磊
医学研究生姜磊毕业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从18岁到28岁,这整整10年的时间里,他将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无偿献血事业。他累计无偿献血和捐献血小板共计99次,凭借着这份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付出,荣获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而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更是他第100次充满爱的旅程。
姜磊真诚地表示:“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的艰难和不易,也清楚地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自身健康造成任何损害。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这是我作为一名医者的责任和使命。在接到捐献通知的那一刻,我便暗下决心,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就是希望能够以更加健康、更加良好的状态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我衷心地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也期待着能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让这份爱不断传递下去。”
两次勇敢伸手,为绝境之人推开重生之门——第225例、第227例捐献者耿书涛
耿书涛成年后便一直坚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他用自己的热血传递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2020年12月,当他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伟大意义后,毫不犹豫地留下了自己的血样。正是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决定,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今年2月份,耿书涛接到了红十字会的通知,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面对是否同意捐献的询问,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果断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随后,他积极配合完成了高分辨和体检等一系列步骤,最终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然而,命运却对这位善良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考验。由于患者病情严重,短时间内耿书涛第二次伸出了援手,再次完成了捐献,成为了青岛市第5位二次捐献者。
耿书涛深情地说:“血液是生命最珍贵的礼物,而造血干细胞更是延续希望的‘火种’。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一个家庭重获新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光荣。或许我们的一次勇敢伸手,就能为身处绝境的人推开一扇重生之门。这份传递生命希望的伟大事业,值得全社会共同去努力、去奔赴!”
播撒生命种子,期待绚烂花开——第226例捐献者任双双
2016年,任双双在进行人生的第一次无偿献血时,就毅然留下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2月,当得知自己与血液病患者匹配成功时,她没有丝毫的迟疑,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捐献。她用朴实而又温暖的话语说道:“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一把是一把。”
完成捐献后,任双双满怀憧憬地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如同在生命的土壤里播撒下一粒希望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个春天,它一定会绽放出绚烂的花朵。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就像献血小板一样简单,但它却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为那些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
愿造血干细胞点亮远方生命曙光——第228例捐献者逄梦阳
逄梦阳是在2023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当得知自己与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没想到会这么快就迎来了这个机会。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他不假思索地表示同意,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捐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逄梦阳满怀激情地表示:“拯救生命的密码,就藏在我们每个人流动的血液里。我们留下的血样,就是打开生命之锁的密钥。当越来越多的生命火种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汇聚时,那些在绝望中苦苦等待的患者,就多了一分重生的希望。我愿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化作燎原的星火,为远方那些渴望生命的人点亮曙光。”
守护生命,绝不退缩——第229例捐献者苏英超
苏英超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献血达人。自2018年踏上无偿献血之旅以来,他已累计献血69次,献全血1200毫升和血小板126个治疗量。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捐献完成后,苏英超坚定地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比献血更具意义,这不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更是对生命的崇高敬畏。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当我有能力挽救生命的时候,我绝不退缩。或许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让一个家庭重新绽放欢笑。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好。”
付出换来生命新生,一切都值得——第230例捐献者沈士昊
2024年生日当天,沈士昊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然而,家人起初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并不多,他们担心这会影响沈士昊的身体健康,因此心存顾虑。面对家人的担忧,沈士昊没有气馁,而是耐心地向家人科普相关知识,展示权威资料,还联系了曾经成功捐献的志愿者分享经历。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化解了家人的担忧,获得了他们的全力支持。
“捐献过程很顺利,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想到自己的付出能让一个生命重获新生,感觉一切都很值得。”捐献完成后,沈士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赋予生命特殊意义——第231例捐献者楚欣
当楚欣接到配型相合的电话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他兴奋地表示:“从未想到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会降临在我身上,无论需要我怎么做,我都会全力配合。”最终,经过高分辨和体检等捐前准备,他顺利完成了捐献。
楚欣感慨地说道:“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一生可能做不了多少对社会和国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但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可以赋予自己的生命特殊的意义。只要我们有登记时的那一份勇气、配型相合后的坚持和此刻义无反顾的捐献奔赴就足够了。我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志愿队伍,用我们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挽救那些不可重来的生命。”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挽救重症血液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反而能够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这种捐献行为彰显了人道情怀,承载着无私的大爱。在青岛,有4.5万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时刻准备着为挽救他人生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通常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的概率不足十万分之一,但在众多捐献者、志愿者和爱心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逐年递增:从最初的每年三五例,发展到每年十多例,近几年每年都有几十例捐献。
青岛的捐献进程从2004年的第1例到2020年底的第100例,用了16年半的时间;而从第101例到第200例,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2025年第一季度,就完成了16例捐献,其中三月份就完成了9例捐献,创造了全省单月捐献的纪录。
本文通过讲述青岛市多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他们无私奉献、挽救生命的高尚精神。同时,也介绍了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发展情况,捐献数量逐年递增,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这项事业的支持和参与。这些捐献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的爱心和勇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敬佩。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为更多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