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印发的《安徽省贯彻落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涵盖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保障、就业与教育支持、住房公积金使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展现了安徽省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近日,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安徽省贯彻落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为安徽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将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全力满足新市民的各类需求。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落实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是重要一环。安徽省将在街道或社区设立公共集体户,推行合法稳定租赁住房落户政策。同时,放宽合肥市主城区落户限制,只要在合肥市合法稳定就业,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住房公积金处于缴存状态且累计达6个月(45周岁以下放宽至3个月),就可将户口落在单位集体户或就业地公共集体户,在长三角区域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住房公积金时间也可累计计入。
在公共服务保障上,安徽省将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全面推行电子居住证,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常住地供给、覆盖全部常住人口,让每一位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公共服务。
针对成为新市民的群体,就业是关键。安徽省将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培训农民工20万人次以上。同时,有序引导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灵活就业、“副业创新”、多点执业等新就业模式,推广黄山市“妈妈岗”、“陪读岗”用工模式。推进就业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让新市民在城市中能够稳定就业、安心生活。
对于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安徽省方案明确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受教育权利。有序推进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下一步,还将加快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中等职业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范围。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并报考普通高中政策,探索建立以流入地学籍和连续受教育年限为依据的高考报考制度。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让随迁子女在流入地能够享受到更便利的就学条件。
在住房保障方面,公积金的使用有了新突破。此前,合肥等地已经在试点公积金按月划转直付房租。此次安徽省出台的行动方案明确鼓励各地探索住房公积金直接抵扣租金,支持农业转移人口缴存住房公积金并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让住房公积金更好地服务于农业转移人口。
在城市发展布局上,安徽省将以皖北列入城镇化潜力较大集中片区为契机,促进更多政策资源、要素资源向皖北集聚。集中力量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四大重点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同时,在皖北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有效分担合肥非核心功能,提升对潜力地区辐射带动能力。
在交通建设方面,安徽省将实施现代化合肥都市圈培育行动,构建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格局。建设便捷高效通勤圈,以合肥为核心,织密都市圈内射线、环线交织的交通网络,构建1小时“同城化”通勤圈。推进合肥都市圈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推动合肥轨道交通向周边县城和重点城镇延伸。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零距离”换乘和一体化服务,加强轨道交通与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对接。同时,加快构建都市圈内高速公路环线,打通各类“断头路”,推进“瓶颈路”改造扩容。
此外,在强化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芜马同城化和芜宣一体化的同时,安徽省还将促进阜阳市中心城区和邻近县域深度协作,将阜阳城市圈打造成为皖北城镇协调发展样板区。促进更多城市“组群建设”,推进安池铜、宿淮(北)、蚌淮(南)等城市组群建设,促进城际联动发展。
本文围绕安徽省印发的城镇化实施方案,从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就业教育、住房保障、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交通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安徽省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展现了安徽省全面布局、协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旨在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