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娜娜:在父亲的精神照耀下走向军功章

陆军某旅中士邓娜娜与父亲邓彦的故事。邓娜娜在比武竞赛中荣立个人三等功,而她的父亲邓彦作为退役军人,因见义勇为被评为“中国好人”。文章展现了父亲的军旅经历及言传身教对邓娜娜成长和从军之路的深远影响。

邓娜娜:在父亲的精神照耀下走向军功章

图①:邓娜娜的父亲邓彦服役时留影。图②:2024年9月,“中国好人”邓彦登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晚会的舞台。作者供图 图③:邓娜娜荣立三等功留影。图④:邓娜娜近影。图⑤:邓娜娜参加比武前刻苦训练。刘志勇摄 图⑥:2017年,邓娜娜(左)入伍前与父亲邓彦合影留念。作者供图 制图:扈 硕

写在前面

近日,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一份立功喜报被郑重地送到了陆军某旅中士邓娜娜的家中。原来,在去年上级组织的“救护尖兵”比武竞赛里,邓娜娜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出色发挥,取得了优异的名次,光荣地荣立了个人三等功。而鲜为人知的是,就在邓娜娜参赛的几个月前,她的父亲——退役军人邓彦,因勇敢地见义勇为,被中央文明办授予了“中国好人”的光荣称号。

现役女兵和老兵父亲在同一年双双获得表彰,这一喜讯在邓娜娜的家乡迅速传开,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在单位的表彰大会上,邓娜娜深情地说道:“从小,我就是听着父亲的军旅故事长大的,他在我心中就是英雄般的存在。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领奖台上,这不仅是组织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父亲多年来悉心教导的最好回报。”那么,榜样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让我们走进邓娜娜的内心世界,聆听她的倾情讲述,一同寻找答案。

——编 者

“娜娜,背挺直!”当我持枪伫立在岗亭时,一旦察觉到肩膀有些放松,便会立刻下意识地向后收紧肩胛骨,挺直胸膛。这时,那句再熟悉不过的提醒就会仿佛在耳畔响起。这句已经刻进我骨子里的“军姿要领”,正是源于父亲十几年如一日的言传身教。

我的父亲邓彦是一名光荣的老兵,他曾在武警江西总队某支队服役。在部队里,父亲可是支队的训练尖子。他在支队步枪精度射击比赛中勇夺第一名,5公里武装越野的成绩更是打破了支队纪录。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参加抗洪抢险和扑灭山火行动,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儿时的我眼中,这样的父亲无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从我懂事起,父亲就对我有着严格的要求,他总是教导我站立和走路“要像个军人的女儿”。记得我8岁那年的夏天,父亲在院子里耐心地教我站军姿的动作要领。他认真地说道:“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打开60度,收腹挺胸……”在阵阵蝉鸣声中,我的影子从最初的歪歪扭扭,逐渐变得笔直。看到我的进步,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记住,做人和站军姿一样,都要正直。”

在家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个木匣子,里面装着父亲的“宝贝”——1枚三等功奖章和1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父亲穿着满是泥渍的橙色救生衣,扛着沙袋站在齐胸深的洪水里,那坚定的眼神透露出无畏的勇气。

父亲曾经给我详细讲述过他参加抗洪抢险的经历。那是在1995年,鄱阳湖水位急剧暴涨,数十座圩堤相继溃决,情况十分危急。父亲作为突击队员,毫不犹豫地和战友们冲上了一线。有一天,一处圩堤突然出现管涌,情况万分紧急。父亲没有丝毫犹豫,身上捆着绳索就跳进了汹涌的洪水之中。他用自己的后背死死抵住沙袋,试图堵住管涌口。

父亲指着小腿上的疤痕,神情平静地对我说:“当时水里有树枝,还有铁丝网。”原来,那天他7次跳进洪水中,最后一次小腿被铁丝划破,鲜血染红了周围的河水。因为在抗洪抢险中表现英勇出色,父亲荣立了三等功。

我心疼地蹲下来,抚摸着父亲小腿上的疤痕,问道:“爸爸,你们不怕洪水吗?”父亲微笑着回答我:“爸爸是军人啊,哪里最危险我们就要冲向哪里。不挡住洪水,和你一样的小朋友可能就没有家了。”那时的我,并不完全明白“最危险”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深深地记住了一件事:军人是最勇敢的人。

读高一那年,我参加了校运会长跑比赛。可是跑到一半,我就因为体力不支中途退赛了。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责备我。周末的清晨,他特意带着我去附近的公园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娜娜,你知道吗?在部队里,我们每天都要跑好几公里,有时候还要负重跑。太累的时候,我也想过放弃。每当那个时候,我就咬紧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再坚持10米……熬过最难的那一段,离终点其实就不远了。”

我努力追上父亲的脚步,气喘吁吁地冲过终点。那一刻,我才明白父亲教给我的不仅仅是何为胜负,更重要的是要有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

“爸爸,我想成为像你一样的兵!”2016年高考后,在父母的支持下,我参加了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招生。名单公示那天,我和父亲的目光在公示栏上扫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始终都没有看到我的名字。看到我红了眼眶,父亲紧紧握住我的手,安慰我说:“当不成兵也没事,想学什么爸教你。”

上大学后,我了解到可以在学校报名应征。我担心父亲再次失望,于是瞒着他偷偷报了名。没想到,我顺利通过了体检、政考,收到了入伍通知书。临行前夜,父亲把那枚军功章放在我的掌心,深情地说:“带着它,就像爸爸一直陪在你身边。”

带着父亲的嘱托和期望,我如愿步入了军营。然而,第一次战术动作考核,我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我的手肘和膝盖磨破了皮,成绩排名还是垫底。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不甘示弱的我主动申请加练。一次次地扑倒、匍匐、冲刺……在不断的努力中,秒表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我的成绩也逐渐有了起色。

2018年,我被推荐前往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参加预选士官培训。在那里,我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现,取得了女子400米和跳高两项冠军,并获评“优秀先进个人”;2019年,我在狙击手集训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战区陆军“百名枪王”;2022年,在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就读的我,被评为“四有”优秀学员……一路走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父亲的鼓励和“陪伴”,都让我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2023年夏天,我戴上崭新的军衔走进了卫生连。得知上级将组织首届“救护尖兵”比武,我满怀激情地连夜写下请战书。然而,在旅队选拔中,我却以分秒之差落选了。正当我有些失落的时候,没过多久,父亲给我寄来了一本他当年的训练笔记。泛黄的笔记本上,一页页都记录着他当年的训练感悟:“5公里武装越野,成绩从23分15秒提高到18分47秒,我穿破了7双胶鞋……”“今日据枪训练5小时,虎口磨破了皮。只要坚持,一定能胜利……”“军人就像榕树,根扎得越深,枝干才能托起更多重量……”

看到这些,我想起了第一次报名应征时对父亲的承诺:“爸爸,我要成为像你一样的兵!”这句话再次燃起了我的斗志。于是,我开始更加刻苦地训练,蒙眼练静脉穿刺,在模拟爆炸声中练止血带捆绑,在漆黑环境中完成战伤救护……我满心期待着在下一次比武中争得荣誉。

“娜娜,你爸下水救人了!”2023年11月22日傍晚,结束一天训练的我刚取出手机,就看到母亲的6个未接来电。我立即回电,在母亲急促的话语中,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那天晨跑时,父亲经过大桥,发现远处海面有名女子在挣扎。他没有丝毫犹豫,翻过大桥栏杆纵身跳进了海水中。海里遍布礁石,海面风浪很大,但父亲没有退缩,他拉着桥上群众扔下来的一个救生圈,游了100多米终于靠近落水女子,然后拖着她游回岸边,与赶来的救援人员一同将她抢救上岸。因体力透支瘫倒在地的父亲,这时才发现脚上被礁石划破了好几道口子。

看到手机屏幕那一端,父亲的脚上包着纱布,我又着急又心疼,忍不住变成了“大嗓门”:“爸,你都50岁了,不要命了吗?你都多久没游泳了!”父亲却笑着安慰我:“那时候没想那么多,看到有人落水就想着一定要去救。你别忘了,你爸可是当过兵的,再说我这不也没什么事嘛!别担心。我女儿这么优秀,我这个当爸爸的可不能给你丢人。”

我抹着眼泪,心里五味杂陈,既有对父亲的担心,又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父亲感到无比骄傲。

第二年,我以绝对优势通过了旅队选拔,来到了日思夜想的比武赛场。然而,天公不作美,轮到我们这组选手上场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刺骨的冷风和泥泞的场地给比赛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我没有丝毫畏惧,大喊一声“拼了!”浑身湿透的我越战越勇,翻高墙、钻矮洞、越深坑……我凭借着“肌肉记忆”熟练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最终获得了第二届“救护尖兵”比武竞赛第三名,成功登上了领奖台。

如今,父亲获表彰的证书和我的立功喜报并排挂在家中客厅的墙上。母亲说,父亲经常会拿出我的三等功奖章看一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觉比他自己受表彰还高兴”。

我想,30年前的那个夏天,那个年轻的士兵不会想到,挺立在洪水中的他不仅堵住了管涌口,更为女儿立起了人生的“灯塔”。那些烈日下的军姿、磨破的胶鞋、染血的绷带,在另一个青春里开出了同样灿烂的花。

本文通过讲述邓娜娜和父亲邓彦的故事,展现了父亲优秀的军人品质和精神对女儿成长及从军之路的深远影响。邓彦在部队的英勇表现和退役后的见义勇为行为,为女儿树立了榜样,激励着邓娜娜在军营中不断拼搏,最终父女二人同获表彰,体现了榜样力量的传承和延续。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304.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