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卫星地面接收站成功接收四维高景三号02星回传的首批卫星影像数据展开,介绍了影像数据的特点、卫星的性能优势、数据处理难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卫星在各领域的应用,还提及了卫星的智能化发展及未来变革。
近日,位于喀什的卫星地面接收站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成功接收了四维高景三号02星回传的首批卫星影像数据。这些影像数据究竟表现如何?这颗光学遥感卫星又具备哪些独特的特点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门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专家马文佳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回传影像的情况。他表示,此次回传的影像具有诸多出色的特性,其覆盖范围达到了130公里的超大幅宽。在画面呈现上,图像清晰无比,层次鲜明有序,细节丰富多样,色彩饱满艳丽,画质匀净细腻,并且辐射一致性也非常好。
马文佳形象地打了个比方:“传统卫星拍摄大型城市时,往往需要多次‘拼图’才能完成,而这颗四维高景三号02星却可以一镜‘扫尽’。”原来,这颗卫星配置了大口径宽视场离轴三反可见光相机,具备130公里以上的超大幅宽。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一次性覆盖大面积区域,同时还能提供0.5米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真正做到了既能“看得广”,又能“看得清”。
然而,相机分辨率高、成像幅宽大虽然带来了优质的影像,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专家张国梁指出:“四维高景三号02星在成像过程中,1秒就要吞吐近50GB的数据,这个数据量相较于传统卫星高出了一个数量级。”马文佳进一步解释说:“这颗卫星每秒钟产生的数据量与一部2小时的4K高清电影相当,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对卫星实时处理数据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马文佳和卫星团队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们采用一块专用芯片搭建了实时处理平台,并与专门设计的图像压缩软件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实现了海量数据高质量实时压缩、存储与高速率、高可靠下传,让卫星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和传输数据。
解决了星上数据处理的难题后,卫星的独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张国梁介绍,在土地资源调查领域,这颗卫星能够快速完成省域范围的影像采集,并提供月度和季度频次的动态监测服务。这有助于相关部门更精准地掌握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在应对大面积自然灾害时,卫星的大幅宽一次覆盖成像功能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快速帮助有关部门掌握灾区全域的一手信息,为灾情评估、灾后救援、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助力,为受灾地区的恢复和发展争取宝贵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四维高景三号02星是中国四维新一代商星系统的第10颗卫星。张国梁透露:“当我们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初步建成后,就可以形成全球任意点每天14次以上重访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这意味着该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建成后可实现的综合效能,将充分满足各行各业对空间高分辨率数据的需求。
图为四维高景三号02星回传的首批卫星影像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研制阶段的效率提升到应用场景的智能化拓展,人工智能在降低成本、增强功能和提高响应速度等方面的价值越发明显。张国梁认为,更“智能”,是未来卫星该有的样子。
“四维高景三号02星不仅在硬件上表现出色,还在智能化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张国梁介绍说,这颗卫星具备星上任务规划和星上图像目标智能化检测识别能力。它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规划观测任务,并在星上对观测对象进行智能识别和提取。此外,该卫星还具备动态压缩比功能,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云层覆盖情况,自动调整数据压缩比,确保有效数据的传输效率。这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卫星任务执行效率,还大幅减少了地面运控资源开销。
马文佳还透露,未来最有趣的变革将落在任务系统里。研制团队正在开发的“智能调度”算法,将让多颗卫星实现自主申请并接下拍摄任务。比如当用户下达指令需要拍摄某区域时,距离最近的卫星可以被第一时间调度,其他卫星可继续搜寻新任务。(记者宋晨)
喀什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四维高景三号02星回传的首批影像数据,阐述了影像特点和卫星超大幅宽、高分辨率等优势,说明了团队解决卫星数据处理难题的办法,介绍了卫星在土地资源调查和灾害应对等领域的应用,还提及卫星智能化进展及未来任务系统变革,展现了我国商业遥感卫星的先进技术和广阔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