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春季过敏问题展开,记者针对“打一针可以根治过敏”的小广告进行求证,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蒋荣猛对春季过敏的根治情况、过敏原、易过敏人群、治疗方法、抗过敏药物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解答。
当大地渐渐褪去冬日的寒意,春暖花开的季节悄然来临。然而,伴随着这一片生机盎然,春季过敏问题也再次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近期,一些药物小广告大肆宣扬“打一针可以根治过敏”,这一说法究竟是真是假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展开了深入的求证。
北京地坛医院的主任医师蒋荣猛指出,春季过敏是一个长期影响人们健康的棘手难题,想要通过单一的手段来实现完全根治,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强调:“控制过敏症状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并且严格执行长期的管理计划。”
蒋荣猛进一步介绍道,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自然界中的过敏原也随之增多。像柏树、杨树、梧桐、桉树等树木,它们产生的花粉颗粒十分细小,而且传播距离很远,非常容易引发过敏反应。除此之外,在家居环境里,尘螨、宠物皮屑以及某些霉菌在春季也变得更加活跃,成为了常见的室内过敏原。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受到过敏的困扰呢?蒋荣猛列举了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具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比如患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或者湿疹的个体;第二类是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第三类是因为经常熬夜或者承受较大压力,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人群;第四类是长期暴露在过敏原环境中的人群。
“虽然春季过敏很难根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它束手无策。”蒋荣猛表示,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脱敏治疗)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是可以有效控制过敏症状的。他特别提醒广大公众,千万不要轻信“一针治愈过敏”的药物广告。
在谈到抗过敏药物的副作用时,蒋荣猛表示,目前比较常见的抗过敏药主要有抗组胺药和鼻用激素。这些药物并不会让人成瘾,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抗组胺药有可能会引起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所以从事高空作业、开车的人群在用药时一定要格外注意。另外,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行停药,否则可能会导致过敏症状反复发作,甚至加重。
过敏症状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而且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过敏表现也可能有所不同。蒋荣猛再次强调:“控制过敏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一个长期的管理计划,这其中包括环境控制、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恰当的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
本文围绕春季过敏问题,通过记者求证,邀请专家蒋荣猛进行解读。明确春季过敏难以根治,需长期管理。介绍了过敏原、易过敏人群,强调不要轻信“一针治愈”广告,还提及抗过敏药物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提醒公众科学应对春季过敏,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症状。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