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讨了“异宠”市场的现状,包括“异宠”的种类、流行原因、饲养难度、市场乱象以及面临的风险等,旨在引起人们对“异宠”市场规范治理的关注。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某花鸟虫鱼市场内,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灵活好动的花枝鼠,如同调皮的精灵一般,在饲养者的肩头欢快地蹿来蹿去;会“飞”的蜜袋鼯,仿佛是天空中的小仙子,从柜子顶部轻盈地滑到店主的手掌心;而在恒温造景箱里,鬃狮蜥则像一位慵懒的贵族,慢悠悠地伸出一只爪子向前迈动……各种各样新奇的“异宠”吸引着众多顾客驻足围观、精心挑选。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以及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日益强烈,不少家庭开始大胆尝试饲养“异宠”。所谓“异宠”,是与传统的猫、狗、观赏鱼等大众宠物品类截然不同的小众宠物。像爬行动物、小型哺乳类动物、昆虫等都可以被纳入“异宠”的范畴。那么,饲养“异宠”为何会如此流行呢?这股潮流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风险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感觉养起来很有意思”
家住北京的80后李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年前和父亲一同逛花鸟鱼虫市场的情景。那时,市场里只有个别商家售卖小蛇、蜥蜴等宠物,这让年少的她感到十分新奇。如今,当她带着孩子再次来到这个市场时,惊讶地发现售卖“爬宠”的商家明显增多了,甚至市场还专门开辟了爬宠区。李莹感慨地说:“过道两旁的店铺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饲养箱,每个箱子里都住着各种可爱的爬行动物。一家老板热情地向我介绍了睫角守宫、猪鼻蛇、玉米蛇等,种类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真没想到现在爬宠市场发展得这么大!”
小型哺乳类宠物市场同样呈现出一片火热的发展态势。与爬宠相比,哺乳类“异宠”能够和人类产生更多的互动。走进北京朝阳的某花鸟鱼虫市场,多种“异宠”依次映入眼帘:原产自南美洲、是动漫《龙猫》原型的龙猫,那圆滚滚的身体就像一个毛茸茸的球,可爱极了;长相酷似毛绒玩具的垂耳兔,温顺地趴在角落里,让人忍不住想要抚摸它;会“飞”、会趴肩头的蜜袋鼯,灵动的眼神透露出无尽的活力;花色各异的金丝熊、“侏儒”及“公婆”等品类仓鼠,在笼子里欢快地跑来跑去;还有不同品种和花色的蛇,静静地盘绕在饲养箱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记者在一家狐獴专卖店看到,许多人围坐在一起愉快地聊天。据了解,他们都是北京的狐獴同好,大家通过网络结识,每逢周末就会来到店里交流饲养经验。店家笑着说:“以前养狐獴的人很少,现在慢慢多了起来,顾客群主要是对新奇小动物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年轻人。”
在社交媒体上,这些“神奇动物”同样备受追捧,分享养宠攻略和“盘玩”秘籍的博主随处可见。以仓鼠为例,在小红书APP上,“仓鼠”话题的浏览量接近40亿,“仓鼠怎么养”话题下更是有32万余篇笔记。被网友称为“仓鼠专家”的博主“将蝶”,从2018年起就在小红书发布科学养鼠视频,每条笔记下都有网友咨询关于鼠笼造景、垫料选择等问题。她表示,这两年收到的评论和私信不断增加,最后索性拉了个群,“感觉越来越多人对养仓鼠感兴趣了”。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异宠”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饲养“异宠”人群的数量持续上升。其中,龟、蛇、守宫是爬宠种类中的主要类型。截至去年底,中国约有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接近百亿元。
“异宠”为何会如此流行呢?业内人士指出,如今消费者对宠物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宠物的陪伴,而是更倾向于寻求更具个性化和新鲜感的小宠“异宠”。“感觉养起来很有意思”“养这种宠物很另类很酷”是很多人进入“异宠”圈的主要初衷。
此外,社交媒体也为更多用户了解并接受“异宠”打开了一扇窗。李莹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就是刷到小红书帖子后,萌生了养仓鼠的念头。李莹说:“我本来很害怕老鼠仓鼠这类动物,后来跟孩子一块儿看帖子多了,也开始觉得这小家伙儿可爱了。今年过年我们一家人又到市场上买了两只。”
饲养需下大功夫
一些“异宠”由于人类驯化、人工繁育的时间较短,仍然保留着一定的野外生存习性。相较于猫、狗等传统宠物,它们更需要独立、模拟自然的生存空间。因此,饲养者要在食料、造景、温湿度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模拟野外栖息环境,确保“异宠”能够健康成长。
博主“将蝶”介绍说:“按照科学喂养的标准,每只仓鼠的居住面积应为40 – 60平方厘米,咱们在庙会小摊看到的小铁丝笼肯定是远远不够用的,得专门买个大笼具。仓鼠是夜行动物,在野外觅食一晚上至少要跑七八公里,所以跑轮也是必不可少的。”像地面铺的垫料、丰容用的造景、夏季降温用的冰盒以及浴沙、水壶等都需要专门配备。为此,不少商家推出了适用于仓鼠的各类用品。
北京市民高女士因看了蜜袋鼯的视频被深深吸引,这两年陆续养了多只蜜袋鼯。她表示:“它们需要更精细地饲养,不仅要注意温度、食物,还要准备跳台、攀爬绳、跑轮等玩具,最重要的是要回应其感情。有的蜜袋鼯长期缺乏陪伴,可能会抑郁。”
据了解,蜥蜴生活的蜥蜴箱价格也不便宜,而且蜥蜴对湿度较为敏感,还需要配备加湿器或除湿器;一些龟类对光照和水质要求颇高,得购置专业水族灯,保证充足光照时长,还要安装强大的过滤系统……
随着“异宠”饲养者的增多,许多“异宠”用品迎来了销售热潮。天猫数据显示,去年“6·18”期间,鸟窝、鸟喂食器等鸟品类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50%;水族造景设备/装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京东方面,仓鼠笼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79%。
有人喜欢“异宠”,会将其带回家饲养;而有人喜欢却不方便养,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呢?如今,各类“异宠”主题店、咖啡厅为他们提供了便利。
95后安山去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开了一家水豚和狐獴体验店。他说:“平均每天有30个顾客。节假日人会多一些,最多能到100人。”和猫咖、狗咖类似,体验店按人头收费,还提供付费喂食服务。由于水豚和狐獴对生存环境限制较多,很多家庭不具备豢养条件,因此安山的撸宠店受到了不少好评。
在上海黄浦,崔德骏的“神出鬼默互动撸宠店”在今年春节期间迎来了大量客流。他介绍说,很少有人能经常接触爬行动物,撸宠店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与各类爬行动物互动的安全环境。同时,他还向顾客科普爬宠知识,不少顾客在大众点评等APP上留言,称赞“涨了很多知识”“孩子收获很大”“没想到爬行动物有这样的习性”。
“异宠”市场亟待规范治理
养“异宠”虽然新奇时髦,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养宠模式,“异宠”市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治理。
前不久,小红书上一名博主称,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后对土拨鼠很“上头”,于是网购了一只。谁知到手后发现土拨鼠身上有多处伤口和蜱虫,她怀疑商家直接从野外抓了一只寄过来,便将此事发至网上。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只土拨鼠并非可家养的黑尾土拨鼠,且是鼠疫杆菌的重要宿主。博主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果它身上携带病菌,很可能给当地市民带来伤害。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垂坤指出,像旱獭这种动物,如果确因科学研究、物种保护需要人工繁殖,必须经省级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邮政法实施细则》明确禁止普通快递公司寄递活体动物。一只患病旱獭从野外“千里迢迢”来到大城市,说明商家和快递公司仍需加强对运输活体动物的规范化处理。
湖南高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茜表示,网络平台作为“异宠”交易的重要渠道,应强化监管和信息审核义务。相关部门和平台之间应建立顺畅、高效的信息互通机制。
当猎奇感过去,饲养“异宠”的现实问题便接踵而至。一些消费者图一时新鲜冲动消费,饲养后又因成本高、费精力、“异宠”患病等缘由弃养。记者在社交媒体搜索“弃养”一词发现,很多网友都在垃圾站或花园里发现过如非洲迷你刺猬(可家养的宠物刺猬)、仓鼠等被丢弃的“异宠”。
一名“异宠”医生曾坦言,目前全国“异宠”医疗资源稀缺,难以满足需求,很多地方没有专业的“异宠”医疗机构。“异宠”本身代谢速度是人类的四五倍,这就意味着患病“异宠”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或被遗弃的风险大大增加。
事实上,饲养“异宠”不仅关乎个人爱好,更关乎生态、生物、卫生等公共安全。统计显示,中国外来入侵生物已达660种,一些“异宠”非法入境是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方式之一。
中国刑法以及生物安全法等已针对引进、放生外来物种的各类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业内人士提醒,“异宠”饲养者要注意相关法律法规,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其中公约附录中的3万多种动植物均禁运、禁售。
专家建议,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异宠”定义、管理范围和监管职责。加大对非法“异宠”交易的打击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向社会公开不允许交易的“异宠”种类并及时更新,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对“异宠”的科学认知。
“饲养‘异宠’应谨慎理性,买前做好功课,充分了解其习性、饲养难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不盲目购买;买后科学合理喂养,不任性弃养。如果实在无法继续饲养,要找准‘下家’、做好对接工作。”李莹表示。
本文围绕“异宠”市场展开,介绍了“异宠”的流行现状、饲养难度及市场乱象。“异宠”因个性化和新鲜感受消费者青睐,但饲养需投入大量精力和成本,且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如交易不规范、弃养现象严重、医疗资源稀缺以及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等。为保障公共安全和市场健康发展,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科普宣传,饲养者也应理性对待。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