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安徽蚌埠市蚌山区胜利街道机场社区蓝天紫竹苑小区个别居民强占公共空间的问题展开,介绍了小区圈占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业主委员会、社区、街道等多方在处理该问题时面临的困境,最后呈现了小区业主希望有关部门彻底解决问题的诉求。
图②
近日,媒体收到了安徽蚌埠市蚌山区胜利街道机场社区蓝天紫竹苑小区业主的联名信,信中集中反映了小区个别居民强占公共空间这一令人困扰的问题。
记者专程前往蓝天紫竹苑小区进行调查采访。这是一座在2009年交付使用的小区,走进小区,不难发现一些底楼边户居民的不恰当行为。他们将自家房屋与围墙之间原本的绿化用地圈占起来,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改造。有的居民在圈占的土地上挖起了鱼塘,精心栽种盆景,把这里打造成了私家“后花园”,仿佛这不再是公共区域;有的居民则选择开荒种菜,将其建成自家“小菜园”,自给自足的同时却忽视了公共权益。而一些底楼中间户的做法同样令人瞠目,他们打通后门,对公共空间进行私自改造。有的建起了气派的门楼(见图①),有的加上围栏,圈出一方院子(见图②),使得原本属于全体业主的公共空间被肆意侵占。
这些圈占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小区的公共绿化用地明显萎缩,原本郁郁葱葱的绿地被一块块分割,破坏了小区的整体美观和生态环境。其次,小区管网维护变得极为不便,公共区域的圈占使得维修人员难以顺利到达管网所在位置,增加了维护成本和难度。更严重的是,这些圈占行为留下了不少消防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狭窄的通道和被圈占的空间可能会阻碍救援工作的开展,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小区居民竟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小区业主委员会为此付出的努力。业主委员会成员多次上门与一楼住户交涉,他们苦口婆心地劝说这些住户拆掉围栏,恢复公共绿地。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但没有效果,有的还发生了激烈冲突。竟女士回忆说:“小区业委会主任上门劝一户人家让出圈占土地时,还挨了几铁锹。尽管打人者被拘留了,可圈占的土地却仍然没有退。”
小区业主委员会没有执法权,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干着急。记者来到小区所在的机场社区了解情况。机场社区党委书记王慧无奈地表示:“社区同样没有执法权,我们也只能向上如实反映。”机场社区下辖8个居民小区,社区面临工作人员不足的窘境。即便如此,王慧书记说自己几乎每周都要往蓝天紫竹苑小区跑两趟,她也不知道这个问题何时才能得到解决。她表示:“首先是劝导住户自行拆除,这需要时间。只能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街道是有执法权,但有一定的赋权范围。”胜利街道党工委委员曹媛媛向记者坦言,她分管街道综合执法队,并联系机场社区。但综合执法队必须要收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具的违建处理通知书,方可进行执法。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需要到现场认定住户是否违规圈地。截至目前,尚未有工作人员到场确认。
事实上,在接到小区业委会的多次反映后,胜利街道今年1月开展过一次集中整治行动。但这次行动只对5号楼、7号楼等10余处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圈地户进行了清理。记者在现场看到,5号楼那户修了气派门楼的住户,只是将圈占的绿地上的步道围栏进行了拆除,如今围栏仍摆放在自家圈占的绿地上,整治效果并不彻底。
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祝家光向记者展示了一封蓝天紫竹苑小区200多名业主的诉求信,信中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能够彻底清理小区内违法圈地、私搭乱建的情况。“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放下包袱,尽快处理。”一名小区居民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本文聚焦安徽蚌埠蓝天紫竹苑小区个别居民强占公共空间问题,该行为造成公共绿化萎缩、管网维护不便和消防隐患等不良影响。业主委员会多次交涉无果,社区无执法权只能反映情况,街道执法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定,虽开展过整治但效果不佳,小区众多业主期盼有关部门能彻底解决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