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绘了习水县坭坝乡在春日里中药材种植的繁忙景象,介绍了基地负责人的创业故事,阐述了当地依托自然条件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和未来规划。
阳春三月,温暖的春光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倾洒在山林之间。那繁茂的枝叶好似细密的筛子,将日光分割成一片片金斑,悠悠地落在一丛丛中药材之上。在习水县坭坝乡,这美好的春天属于那些半躬着身躯的药农们。他们紧紧握着锄头,认真地将冬季积攒下来的枯枝一一刨走。瞧,一株株嫩绿的黄精正努力舒展着带露的叶脉,仿佛在诉说着生长的喜悦。这座黔北的山乡与中药材的深厚缘分,就像叶尖的露珠一样,在不经意间悄然生长。
画面中,药农们正熟练地使用微耕机翻土。(王烨摄)
走进坭坝乡飞龙山村中药材林下种植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在成片的林地之下,一批中药材正安静而又努力地生长着。药农们的身影忙碌而有序,山坡上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种植景象。有的人手持锄头、九齿钉耙,用力地翻打着土地;有的人操控着微耕机,让土地变得更加松软;还有的人已经进入到铺设苗床的环节,为中药材的生长做好更精细的准备。
药农们专注地握着锄头,将冬季积攒的枯枝刨走。(任奕欣摄)
“从前我在城里盖楼,现在在山里种‘药材’,其实都是和土地打交道。”基地负责人陆远国一边笑着搓掉掌心的泥土,一边说道。他脸上深浅不一的晒痕,仿佛是岁月的勋章,记录着他对这份事业的赤诚热爱。几年前,这位曾经的地产精英在“雁归工程”的召唤下,毅然回到了故土。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与深入研究,他决定用打工攒下的积蓄,在飞龙山村划定了8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勇敢地在这个陌生的领域开启了新的尝试。
坭坝乡独特的立体气候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微环境。全乡的2个中药材基地巧妙地依托这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精心模拟着药材的原生环境。陆远国指着林间一朵朵嫩绿的淫羊藿,笑着说:“同一生长环境,让药材循着山野的节奏生长,这和野生的没两样嘛!”
一株株嫩绿的淫羊藿正努力舒展着嫩绿的叶脉。(王烨摄)
坭坝乡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达8.28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0%。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野生中药材就像是大自然慷慨给予的珍贵馈赠。往昔,农户们习惯在山林间采集野生药材售卖,这一传统延续了多年。近年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坭坝乡把目光投向了林下,开启了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的新征程。
在坭坝乡海拔近千米的缓坡林地里,村里的闲散劳动力们在林间忙碌不停。他们熟练地为中药材幼苗培土、除草,脸上洋溢着劳动的喜悦。村民万利德满脸笑意地说:“以前采野生药材卖,现在自己种,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对于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而言,这片基地既是就业的好地方,更是增收的重要来源。
成片的林地下,一批中药材正悄然生长。(王烨摄)
截至2024年末,坭坝乡发展林下中药材2000亩,产值达1000余万元,建成淫羊藿种植基地600亩,解决就近就业500余人。2025年,坭坝乡继续加大林下中药材种植工作力度,全乡掀起了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热潮。通过做大做强淫羊藿、石菖蒲、金果榄、黄精、黄柏等特色中药材产业,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途径,全力打造中药材产业“经济林”,努力让“青山”变成“金山”。
陆远国的成片基地里育有金果榄、黄精、黄柏等中药材。(任奕欣摄)
坭坝乡人大主席王华兵表示:“截至目前,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新建飞龙山村金果榄种植基地100亩,石菖蒲种植基地100亩。”未来5年,全乡将按照乡党委制定的助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计划,全力推动林下中药材发展,力争到2030年实现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产值达1亿元,真正实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本文介绍了习水县坭坝乡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的情况,包括春日里药农们的忙碌种植场景、基地负责人的创业故事、当地依托自然条件发展产业的优势。还阐述了产业已取得的成果,如种植面积、产值、解决就业等,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展现了坭坝乡通过中药材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美好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