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重庆西郊福寿园开展的以“一封家书”为主题的祭拜活动,以及现场市民的参与情况。同时还介绍了公益生态葬区、“时光印记”展览馆的相关情况,以及清明期间西郊福寿园将推出的系列活动。
在3月3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了积极推动殡葬移风易俗,营造文明祭扫的良好社会氛围,重庆西郊福寿园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以“一封家书”为主题的独特祭拜活动。此次活动别出心裁地邀请广大市民以一封穿越时光的家书作为载体,与先人展开一场温暖而深情的对话。在活动现场,摒弃了传统的烟火祭拜方式,以墨香代替烟火,用文字延续着对先人的深情。那一笔一划写下的文字,仿佛带着温度,让传统文化浸润着时代的新韵,亲情与温暖也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
这里还有重庆首个器官捐献主题展馆——“时光印记”展览馆。(王斌摄)
活动现场气氛温馨而感人,参与活动的市民们纷纷拿起笔,在卡片上认真地写下对已逝亲人的深深思念。市民孙女士满含热泪,在信中深情地写道:“爸爸,我常常在梦中与您相见。那些梦境,如同真实一般,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在梦中,您还是那么慈爱……”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之情,也代表着众多市民对先人的缅怀。
除了书写家书这种充满温情的缅怀方式外,现场的市民们还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区。在园区内,大家整齐肃立,通过共念悼词、献上鲜花等方式,向那些伟大的捐献者表达了深深的哀思与崇高的敬意。
在活动当天,还有一个令人惊喜的举措。由重庆大爱渝商慈善基金会与西郊福寿园共同建设的公益生态葬区——博爱园正式面向重庆市市民无偿提供100座公益生态安葬墓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爱园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将录入安葬者的详细信息和生前视频影像进入云平台。不仅如此,还会定期统一免费提供数字追思送行仪式和纪念活动。逝者亲属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随时随地进行“云祭扫”。这种方式既让祭扫更加便捷环保,也充分彰显了社会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西郊福寿园的“时光印记”展览馆近日已建成并正式开馆。这是重庆市首个以“生命教育 + 红十字文化”为主题的人文纪念场馆。该展览馆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旨在向社会公众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通过时光纪念展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它以普通百姓的真实人生为核心,采用图文、视频、实物相结合的多维叙事方式,生动地还原了平凡人的不凡人生。
西郊福寿园“时光印记”展览馆馆长何腾介绍说:“展览馆的建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祭扫与缅怀体验,更通过讲述捐献者的感人故事,传递生命大爱,点亮生命灯塔。”为了让展览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该馆同步启动了全市遗物故事征集活动,鼓励公众提交承载特殊记忆的物件与故事。优秀作品将被纳入常设展区,打造一个持续生长的“百姓故事展览馆”。
此外,在今年清明期间,西郊福寿园还将推出多重“数智祭扫”缅怀空间,开展一系列倡导文明追思、开拓数字纪念形式的清明系列活动,让清明祭扫更加文明、便捷、有意义。
本文围绕重庆西郊福寿园3月31日开展的“一封家书”主题祭拜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中市民以家书缅怀亲人、参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区等情况。同时,还提及了公益生态葬区博爱园的相关举措,以及“时光印记”展览馆的开馆和活动,最后说明了清明期间将开展的系列活动。整体展现了西郊福寿园在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弘扬生命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