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情况展开,详细阐述了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相关内容,包括明确的两步发展阶段以及部署的三项重大任务。
在北京,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于3月31日发布消息。今日,教育部召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新闻发布会,主要聚焦于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情况。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在会上透露,为了紧紧抓住大语言模型迭代升级带来的全新机遇,积极助力“人工智能 +”的新行动,同时更好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需求,教育部、国家语委以及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旨在推动语言文字和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并且对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进行系统部署。
《意见》清晰地明确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步骤地朝着2027年和2035年的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目标迈进。第一个阶段是到2027年,此阶段是以数字中文建设为核心的强基示范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形成一套完善的语言文字信息化推进机制,大力推动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标准、前沿语言技术、优质语言资源以及新型语言服务等基础支撑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通过这个阶段的建设,为语言文字信息化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面向2035年,这是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深化赋能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努力推动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中文在全球数字空间、网络空间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关键场景中的使用占比大幅提高,并且使其价值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最终实现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宏伟目标,让中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摄
除此之外,《意见》还部署了三项重大任务,统筹协调推动技术创新、体系保障和关键赋能这三个方面能够切实落地并取得成效。刘培俊司长介绍,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创新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多模态信息处理、知识图谱、语料加工等五项前沿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重点是服务于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的“制高点”,同时夯实国家关键语料基础设施这一“新基建”,为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体系保障方面,要系统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安全治理五大保障体系。通过这些体系的建设,重点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基础能力,确保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有坚实的制度和资源保障。
在关键赋能方面,要统筹实施数字中文服务教育发展、助力科技创新、赋能文化传承、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进步等五大赋能行动。这些行动的重点是推进语言技术与关键领域需求进行深度融合应用,让语言文字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围绕教育部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新闻发布会展开,介绍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的出台背景、明确的两步发展阶段以及部署的三项重大任务。该《意见》旨在促进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提升中文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价值引领作用。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