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濉溪城市治理新路径,绘就城市发展新画卷,濉溪:以“三把密钥”雕琢城市治理之美

本文聚焦安徽省濉溪县的城市治理工作。在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上提出“五问濉溪”,引发领导干部深思。围绕城市形象塑造,濉溪县从精细管理、智慧赋能、民生为本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精管善治之路,未来还将持续推动“大城管”模式实践,为县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安徽省濉溪县,有一位备受关注的人物——吕欢欢。而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一个关键问题也引发了众人的思考:“市县同城优势独特,濉溪形象如何塑造提升?”

时间回溯到2024年1月3日,在安徽省濉溪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上,濉溪县从县城形象塑造等最深层次问题出发,提出了直击痛点、直面问题的“五问濉溪”。这“五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县领导干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他们的深入思考。

其中,形象之问,问出了格局与气质。过去一年里,在新型城镇化与精细化治理的双重时代背景下,濉溪县以“大城管”理念为引领,创新性地提出了“机制革新、数智赋能、民生共治”三维协同框架。沿着这条独特的探索之路,濉溪县加快推动城市形象“焕然重塑”,努力让城市展现出全新的风貌。

密钥一:精细管理,织密城市治理“针脚”

精细管理可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做法。它是通过职能整合与流程优化,来实现治理的精准性与人性化。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精细管理呢?濉溪县城管局局长郭涛介绍说,通过系统性改革构建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是其中的关键要义。

2024年,濉溪县城管局深化城管体制改革。以园林处、路灯所、市政划转为契机,推动15项权力事项和8项公共服务事项调整。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公安交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着力构建统一指挥、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在此基础上,濉溪县城管局又秉持“有创新、有特色、有颜值”的理念,拓展“城管 + N”工作模式,推行“城管 + 社区、环卫、园林、市政、路灯”等一体化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九龙治水”的难题,将精细化贯穿于城市管理的全链条。

在执法协作方面,推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心下移,协助镇(园区)建立健全综合行政执法机制,实现执法力量“下沉扎根”,让治理效能“向上攀升”。向濉溪镇、县开发区派驻19人推动规范化中队建设,推动执法服务前移,在高铁片区拆迁、大气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等方面积极贡献城管力量。

在城市形象提升上,濉溪县城管局紧紧围绕乾隆湖片区“一面三中心”发展目标,以推进“城市更新”为切入点,以更好“服务民生”为落脚点。环卫、园林、市政等部门协同作业,深入推进闸河路、浍河路、淮海路等道路改造提升,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目前,濉溪县已完成浍河路与烈山路交叉口道路提升,县城区主干道交通护栏已全部更换。闸河路东段提升项目已顺利完成招标,闸河路西段、浍河路西段、淮海路节点文化墙等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以此塑造城市“记忆符号”。

此外,濉溪县持续优化、美化、亮化城市环境。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城区“烟火集市”、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建设、建筑垃圾治理、户外广告提升和市政公用设施三年提升等“五大规划”,科学、系统推进精品城市建设。先以小溪河公园建设为切入点,做出“大景观”、不做“小盆景”,推进“拆墙透绿”行动和“口袋公园”建设,打造精品“公园城市”。

同时,全面实施城区环卫一体化项目,加大城区环卫清扫保洁力度,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洁净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

密钥二:智慧赋能,激活城市治理“大脑”

智慧化治理的本质是“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濉溪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构建“智慧城管”平台,实现“一网统管”。

以建筑垃圾管控为例,濉溪县城管局成立3个专项督导小组、1个无人机巡查组,采取“人巡 + 技巡”的方式,对镇(园区)建筑垃圾开展全县域排查、全过程监督、闭环式管理。对排查出的多处建筑垃圾乱堆放问题,督促属地政府落实主体责任,进行及时清理,严厉打击乱倒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确保问题不反弹。

未来,濉溪县还将通过无人机巡查、车载移动监控、物联网监测等科技手段,对违法建设、市容秩序等实现“空中 + 地面”立体监管。

此外,依托“线上 + 线下”服务场景,濉溪县拓展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应用场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全省独树一帜的城市管理民意感知系统项目,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基于此,濉溪县依托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整合12345便民服务热线、市长(县长)信箱、智慧城管、安徽省应急管理平台等事项办理,通过数据研判,实施一揽通办,一揽解决,推动风险前置化解,提高办理服务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形成“接诉即办、办后回访、跟踪问效、服务到底”的闭环机制。这种“算力驱动”的治理模式,不仅深化城市管理方式创新,更重塑了政府与市民的互动关系。

密钥三:民生为本,夯实城市治理“根基”

在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的双向驱动下,濉溪县始终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治理标尺,创新“政府主导 + 多元参与”模式,通过“微服务”破解治理难题,让市民成为城市更新的“合伙人”。

在流动摊贩管理上,坚持文明执法、温情执法相结合,积极打造小溪河烟火集市、虎山北路菜市场建设,设置流动摊贩经营点12处,引导流动摊贩合法生存、有序经营,使城市治理既有“文明味”,又有“烟火气”。

而针对停车秩序难题,采取“疏堵结合”策略,常态化管控与集中整治相结合。2024年8月,联合交警队开展为期3个月的停车秩序专项治理行动,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点(位)200余处,整治违停机动车2600余辆,规范和处置非机动车14000余辆。目前,城区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井然有序,乱停放现象有很大改观。

在信访事项化解上,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梳理摸排风险隐患点,逐一研判分析,解决初信初访问题,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中;加大积案化解力度,对重复访等重点信访事项,建立局主要领导包保责任制,积极推进信访积案化解。2024年共办理信访案件26件,办结满意率100%。

在文化守护上,在濉溪古城、临涣、柳孜等地文化形象标识等建设中融入地方特色及淮海战役红色元素,打造“城市记忆符号”,实现物质更新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此外,通过强化“门责制”管理,持续开展户外广告、流动摊贩、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抓好市容秩序长效常态管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这种“温度”与“精度”的结合,正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展望未来,濉溪县将继续紧握“机制革新、技术赋能、民生共治”这三把密钥,推动“大城管”模式从理念进一步走向实践,精心“绣”出城市“新颜值”,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本文围绕濉溪县城市治理展开,阐述了在“五问濉溪”背景下,濉溪县通过精细管理织密城市治理网络、智慧赋能激活城市治理大脑、民生为本夯实城市治理根基三个方面,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精管善治之路。未来,濉溪县将持续推进“大城管”模式实践,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129.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