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富源街道“民情日记”:搭建干群沟通暖心桥,沾化富源街道推行“民情日记”,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

本文聚焦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详细介绍了该街道全面推行“民情日记”工作制度的情况,包括工作人员如何记录群众问题、采用的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内容。

在当下社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各地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引。为助力心安城市建设,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推行了“民情日记”工作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犹如一股春风,为街道的基层治理和民生改善带来了新的活力。

自“民情日记”制度推行以来,富源街道的工作人员纷纷化身“民情记录员”。他们带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走街串巷、入户走访。每到一处,都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详细地记录在册。这些“民情日记”,就像是一座坚实的桥梁,搭建起了街道工作人员与百姓之间沟通的纽带,让群众的声音能够被及时听到。

富源街道的民情记录员李电勇对此深有感触。他笑着说:“我的工作日志现在成了百宝书,每天走两万步是常态。现在群众见到穿蓝马甲的就主动打招呼,就连长期在外务工的居民都添加了我的微信。这种信任感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群众对街道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民情日记”可不只是简单的问题记录簿,它更是解决问题的“追踪器”。富源街道采用了通过走访入户形成需求清单、分类建立责任清单、限时晒出成效清单的“三张清单”工作法。这一工作法严谨有序,确保了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富源街道的商户王军对此有着直接的体会。他告诉记者:“发现井盖破损了,第一时间联系富源网格员,他们及时给我们更换了新井盖,为我们出行消除了安全隐患。”这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却体现了“民情日记”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街道工作的高效和用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需求,富源街道开展了“敲千家门、知万家情、暖万民心”行动。他们组建了56支网格服务队伍,累计走访了1.1万户村民。通过这种快速响应群众诉求的方式,实现了问题收集、交办、反馈的闭环管理,大大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沾化区富源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副主任郑石磊表示:“下一步,富源街道将持续深化早巡夜访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网格,真正实现群众吹哨、网格报到的治理新格局。”这表明富源街道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是会不断探索创新,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文围绕滨州市沾化区富源街道推行“民情日记”工作制度展开,介绍了工作人员积极走访记录群众问题,通过“三张清单”工作法解决问题,开展相关行动提高基层治理效率,最后提到下一步将深化机制、推动干部下沉网格。富源街道通过这些举措,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基层治理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000.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