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头与刻刀:刘芹佛绘就乡村振兴画卷,刘芹佛:用版画镌刻乡村变迁与乡愁

綦江农民版画创作者刘芹佛的故事。他既是田间劳作的“好把式”,又是热衷于农民版画创作的艺术家。文中介绍了綦江农民版画的起源与工艺,以及刘芹佛在参加培训后全身心投入创作,将乡村的变化和乡愁融入作品,展现了他精彩的跨界人生。

劳作了一天,刘芹佛结束了农田里的农活,拖着有些疲惫却又带着满足的身躯回到家中。在广袤的田野上,他可是一把干活的“好手”,翻地、播种、收割,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十分妥当,堪称种地的“好把式”。然而,当他放下手中的锄头,转而拿起刻刀时,他就化身为了一位充满创造力的綦江农民版画创作者。

綦江农民版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明清年间的木版年画。其独特的创作工艺是,先在木板上精心雕刻出精美绝伦的图案,之后再将图案拓印在纸上,从而形成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版画作品。凭借着这份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綦江农民版画成为了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7年,对于刘芹佛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参加了一场免费的农民版画培训。这次培训,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他内心深处对版画创作的热情。从那以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版画创作当中。而且,他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方式,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大胆创新。他常常来到河边,就地取材,用石头代替木板进行创作。他先是耐心细致地将石头打磨成一件件独特的艺术品,然后在石头上进行拓印作画。

如今,乡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人居环境从过去的破旧模样变成了崭新的面貌,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也逐渐兴起。这些扎根在土地里的乡愁,当下乡村振兴的一幕幕生动场景,以及农民生活的时代变迁,都被刘芹佛用刻刀和画笔绘进了一幅幅精美的版画里。这些版画就像是一座流动的乡村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乡村的发展与变化。

锄头,代表着他的生活,是他维持生计、扎根土地的工具;刻刀,则象征着他的热爱,是他表达情感、展现乡村之美的媒介。刘芹佛就这样在乡村文化的这片肥沃土地上不断耕耘着,用汗水和热情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精彩跨界人生。

本文介绍了綦江农民版画创作者刘芹佛的故事。他既是能干的农民,又是出色的版画创作者。他在参加培训后开启版画创作生涯,创新创作材料,将乡村变化融入作品,用锄头和刻刀书写了精彩的跨界人生,展现了乡村文化的魅力与传承。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350.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