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维权困境待解,守护“毛孩子”权益刻不容缓,宠物产业链风险暗藏,养宠人维权之路在何方?

本文聚焦于当下养宠热潮中宠物产业链存在的种种问题,深入探讨了宠物买卖、医疗、殡葬等环节的纠纷类型、争议焦点、维权难点,同时介绍了养宠人可采取的权益保护措施以及律师对宠物立法的期待。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宠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宠物不仅是他们的伙伴,更像是家人。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庞大的养宠人群推动了宠物产业链的飞速发展。然而,这个新兴的产业链每一环都隐藏着诸多风险,且在发生纠纷时,养宠人的维权之路困难重重。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宠物保护法,法律的不完善和行业的不规范,使得宠物和养宠人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动物保护与生命关爱议题备受关注,赵皖平代表联合31名人大代表提出了《制定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的议案,旨在通过立法明确饲养者责任、规范繁殖交易、建立流浪动物救助体系,并将虐待行为纳入法律惩戒范围。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杜星月律师、上海市隽宜律师事务所徐千玉律师、毛孩律法团队曹靖爽律师、北京京大(杭州)律师事务所邓凯律师长期关注宠物相关法律案件。尽管宠物纠纷标的额不高、沟通成本大,甚至有时做诉讼会赔本,但他们仍希望为宠物和养宠人提供帮助,推动宠物相关法律的完善。### 宠物买卖和医疗:纠纷的重灾区在宠物领域,买卖和医疗环节的纠纷最为常见。非法偷窃、贩卖、屠宰宠物的行为一般算作民事侵权,但处理起来十分棘手。以衢州虐猫事件为例,志愿者因不是诉讼主体,无法立案追责。即便有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取证也极为困难,需确定宠物与猫贩子之间的联系,包括时间链与地区链的论证。曾有当事人的猫丢了,通过定位器追踪到佛山,却因猫贩子潜逃,只找到定位器和大量死猫死狗,案件不了了之。常见的宠物法律纠纷包括合同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侵权纠纷等。其中,星期猫、星期狗的买卖纠纷占比一半,宠物诊疗纠纷占比三分之一,其他为人畜相关的动物饲养损害责任纠纷。宠物买卖纠纷中,争议焦点在于厘清时间线,证明已交付的宠物是否存在疾病,以及疾病是买家还是卖家造成的。很多人从宠物店拿到的合同制式简单、不够规范,条款对销售方有利,如只规定24小时内可退、48小时内可换,却未对基因病做出规定。一旦宠物出现问题,提供的退、换选项很难让人接受,毕竟养宠人对宠物已有感情。宠物医疗纠纷同样问题多多。相关法律依据空白,除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病例、处方笺填写规范的文件外,几乎没有其他规定,只能从事实角度抗辩。而且,很难判断因果关系,特别是存在多个主体时,确定医疗费损失的承担方十分困难。此外,宠物诊疗纠纷咨询量多,但能进入诉讼阶段的案件少,因为需找到司法鉴定机构确认医院方是否存在工作责任,成本高昂。在宠物医疗纠纷中,宠物主承担举证责任,举证门槛高,与人类医疗纠纷适用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不同。宠物医疗事故举证困难的原因在于流程体系不规范。许多医院没有病例、处方笺,诊断报告收走后,发生纠纷时监控记录也缺失。部分医生术前风险告知不足,却夸大手术好处,术后出意外则以签了风险告知书为由推脱。宠物行业受农业农村委监管,平时检查少,一般不报案不受理,发生纠纷需投诉举报才会有行政处罚。### 新兴场景下的新纠纷除了传统的宠物买卖和医疗场景,新兴场景下也出现了新的纠纷。猫贷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打着免费领养的旗号,捆绑销售指定的宠物用品,性质上算附条件的领养合同。若交付前消费者未被明确告知,可能涉及虚假宣传或欺诈问题。若免费领养的宠物有疾病风险,到家不久死亡,消费者可要求取消绑定的分期支付义务并退款。宠物殡葬也存在问题。曾有案例显示,殡葬店收了服务费和火化费,却只是随便集体焚烧。养宠人还质疑殡葬过程不让主人在场,无法确定骨灰是否为自己宠物的,但目前无法鉴定。### 维权难:养宠人的困境养宠人维权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从法律角度看,可依据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规定不够多、不够具体明确。各地养犬条例多是对养宠人的限制,当养宠人权益受损时,只能依据财产方面的索赔条款维权。例如,人被杀害警方会强制调查,而狗死亡则无相关部门强制调查,需主人以财产损失名义维权。从事实角度看,维权需要完善全面的前期准备和证据,但很多人事发时未做准备,导致维权时找不到证据。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立法缺失使举证和确定责任困难,无法还原事实。此外,宠物纠纷标的金额不大,维权付出的时间、诉讼费、律师费可能超过赔偿。在举证、取证方面,也存在诸多难题。网上交易时,若未及时留存网页截图并公证,商家修改页面会导致证据灭失。很多犬舍偏远且不正规,未签订合同、收款为个人账号时,起诉难以证明对象是公司。我国宠物医疗纠纷缺乏专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和鉴定标准,宠物价值鉴定也缺少等级标准。法律执行力度不足也是维权难的原因之一。很多案件立案对当事人要求高,如宠物投毒需监控记录证明时间、地点和投毒人。即便找到嫌疑人,起诉需获取对方姓名、身份证号、户籍地址,公安机关无权限提供,获取被告信息流程繁琐。线上买卖也存在类似困境,很多人因调查取证成本高而放弃起诉。法院在宠物纠纷中的赔偿力度也有限。宠物买卖纠纷被告可能负全部过错责任,但宠物医疗纠纷法官会考虑宠物自身健康情况,责任不一定全由医院承担。宠物医疗纠纷赔偿金额最高三四万元,与养宠人期望落差大,因为养宠人将宠物视为家人,付出了情感寄托,但法律对宠物精神价值的认定不明确。### 养宠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为保护自己和宠物的权益,养宠人在宠物诊疗场景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就诊前,选择正规医院,注意医疗机构的资质、营业执照、《动物诊疗许可证》以及医师的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观察医院监控情况,提前确认监控是否可用及保存时长,必要时申请调取监控留存。全面了解医院对宠物的医疗行为细节,不能全程陪同时可索要监控查看。就医前留存宠物“身份证明”,拍摄记录宠物状态,从挂号开始完整保存全套资料,可向医院索要写明治疗方案、用药品类和剂量的病历等资料的复印件,并确保病历中明确宠物其他健康状态良好。遇到宠物医疗纠纷,先多咨询医生,再决定是否找律师,避免冲动消费。宠物就医后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院询问,保留沟通记录。如宠物死亡,先保存尸体,可做尸检或找有资质的机构鉴定。在日常养宠中,宠物主可提前规避法律风险。交易时一定要签合同,多参考小红书上的买宠检查事项或朋友的经验。接到宠物后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证据留存。选择信誉度高、有售后保障的正规商家,要求提供宠物检疫合格证明,签书面合同明确主体信息、宠物品种、年龄、质保期等。全程留痕,对聊天记录、商家网页、视频照片、付款凭证等进行公证,线下拍摄营业执照。寄送宠物、购买宠物服务时写明注意事项,要求对方定时反馈宠物状态。发生纠纷后,养宠人要有效收集证据。取证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发生纠纷时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表明情况并怀疑是对方行为导致,留存与对方的辩驳录音作为证据。与商家维权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商家谈判态度前期拒不承认,不断追责时会稍微示弱,律师介入准备起诉时才会认真对待。发避雷帖可能引发网络名誉侵权,导致经济损失,发网上避雷必须有证据。除请律师外,宠物主还可通过多维度维权。如拨打12345投诉、及时报警,向相关行政部门举报,这些都可作为民事索赔的证据。一些地方成立了宠物调解委员会,法院有援助律师,养宠人可了解起诉流程后自己起诉。部分律师还在探索将法律咨询作为宠物产品附加服务的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对宠物立法的期待律师们对宠物立法充满期待。徐千玉律师认为,即使不出台动物保护法,出台市场监管条例让养宠人有法可依也是好的。目前大部分人的养宠观念落后,可参考香港规定,让养宠人和宠物一起训练考证。但目前宏观监管对养宠人更严格,呼吁监管和保护同时存在。曹靖爽律师表示,大家保护宠物生命健康权的意识在提升,执法力度在加强,人大代表已发声,动保法的制定不会太远。推动动物保护是为了维护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友好社会。

本文深入剖析了宠物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纠纷问题、养宠人维权难的现状及原因,并为养宠人提供了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同时展现了律师对宠物立法的期待。在宠物数量日益增多、养宠成为潮流的当下,完善宠物相关法律、规范行业发展、保障养宠人权益迫在眉睫。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479.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