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发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短观”)展开,详细阐述了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四个季度以来首次恶化的情况,分析了背后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大型非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上升的状况,以及各方对此的回应和相关分析。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1日报道,日本央行当日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以下简称“短观”)揭示了日本经济领域的一些重要变化。数据显示,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在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恶化,从之前的数值下降了2个点,降至正12点。
在众多行业中,“钢铁”相关指数的恶化表现尤为明显。这一情况反映出日本企业对美国新一届政府关税政策的担忧情绪。由于关税政策的实施,零部件采购成本大幅增加。一些在美国开展经营活动的日本制造商,为了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已经被迫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
“短观”报告是日本央行每季度都会开展的企业调查项目,它能够提供关于日本公司的广泛数据,其中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备受关注。此次调查时间为今年2月26日至3月31日,调查对象为国内约9000家企业,最终的回答率高达99%。
NHK网站指出,在此次发布的“短观”报告中,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从上次的正14点降至正12点,这一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该指数涵盖的16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的指标与上次调查相比出现了恶化。其中,受美国新一届政府追加关税措施影响,“钢铁”行业的相关指数大幅下降了10个点,“纺织”行业的相关指数更是较上次下降了23个点。虽然“汽车”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的相关指数均有小幅上涨,但在展望未来三个月时,由于企业对关税问题存在担忧,涨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
与大型制造业的情况不同,大型非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上升了2个点,升至1991年8月调查以来的高位。调查认为,访日游客需求旺盛以及市场的涨价趋势是推动这一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据路透社报道,更多企业察觉到产出价格上涨,同时预计3年后通胀率将达到平均2.4%,创下历史新高,这凸显出日本国内通胀压力正在不断加大。报告还显示,未来制造商信心指数预计将保持在12不变,而非制造商信心指数则将从35降至28。
针对“短观”报告所反映出的情况,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1日在记者会上作出回应。他表示,在密切关注包括美国贸易政策动向和影响等涉及企业经营的各种现实环境的同时,必须切实推动企业部门的稳健发展,促进员工工资和国内投资的扩大。
《日本经济新闻》1日分析认为,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时隔四个季度首次出现恶化,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关税政策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同时欧洲等海外经济体增长放缓,这些因素都对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路透社称,“短观”报告将成为日本央行在5月1日政策会议上密切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关税政策引发了人们对日本脆弱经济下滑的担忧,这可能会导致未来日本央行的加息步伐放缓。
本文围绕日本央行“短观”报告展开,指出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四个季度首恶化,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多个行业指标下滑。而大型非制造业企业景气判断指数上升,通胀压力加大。各方对此情况有所回应和分析,关税政策带来的担忧可能影响日本未来加息步伐。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