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乐园突然关店,预付式消费风险何解?

本文围绕嗨翻Hi – Fun竞技主题乐园突然关闭一事展开,详细讲述了该乐园因欠租关店给消费者带来的退款难题,深入分析了预付式消费存在的风险,并探讨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措施。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预付式消费常常打着“便利又实惠”的旗号吸引消费者,然而实际上,这种消费模式背后却暗藏着诸多风险。4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华熙LIVE・五棵松的嗨翻Hi – Fun竞技主题乐园(以下简称“Hi – Fun”),发现该项目已然彻底关闭。自今年年初,这家店就因为长期欠缴租金、资金链断裂而停止营业。在此期间,众多消费者试图联系品牌进行退款、维权,但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

知名乐园突然关店,预付式消费风险何解?

欠租、关店、拖欠费用,消费者措手不及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看到,Hi – Fun的大门紧紧关闭着,店内部分器材、设备已经被搬走,也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在门店前,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于3月31日公布的一则公告格外醒目,公告内容显示:“为切实保障预付费会员合法权益,我局已介入协调,联合行业优质企业妥善承接会员剩余权益”。

进一步了解得知,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协调周边儿童游乐场所和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来承接乐园会员未消费的权益。不过,具体接收的儿童游乐场所和艺培机构名单,还需要等待此次会员权益统计完成后才能最终确认。此前,华熙发布公告称:由于“嗨翻Hi – fun竞技主题乐园”持续欠缴租金且无力偿还,公司将与该司于2025年2月17日提前终止合作关系,并要求其有序撤店。

Hi – Fun的突然关闭,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十分意外。记者在走访期间,不时能看到有消费者带着小朋友前来,他们在看了看公告后,无奈地转身离开。许多消费者表示,事前根本不知道它要关门。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这曾经可以说是华熙的热门项目,六七年前我就在这儿玩,这次关闭实在是太突然了”。

知名乐园突然关店,预付式消费风险何解?

还有一些消费者表示,他们是在社交平台上得知门店要关闭的消息,想着赶紧前来消费,把自己手中的游戏币花掉,“谁知道已经不营业了”。据了解,门前的公告显示,Hi – Fun的营业时间截至2025年2月7日,接待时间截至2025年2月16日。但有消费者反馈,2月8日该门店便已关闭。

华熙LIVE・五棵松方面表示,由于品牌方Hi – Fun欠缴租金,商场多次与其沟通、协商催缴,但均未取得效果。于是,商场便于1月底向对方递送了按合同约定终止协议的函件,并就此事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在店铺显眼位置进行了公告。

退款方式形同虚设,消费者损失难挽回

公开资料显示,Hi – Fun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内部包含30多个竞技娱乐项目,比如134米的室内天空步道、15米高的室内极限蹦极等。从大众点评数据来看,该门店已经开业约七年,除了接待一般的消费者外,还承接公司“团建”等群体活动。

在价格方面,Hi – Fun节假日的学生票为每人228元,节假日单人票则接近250元。同时,还有购买游戏币的优惠套餐,可供消费者在乐园内负一层的电玩城使用。例如,300枚游戏币的套餐在大众点评上售价约335元,1600枚游戏币售价1012元,更有售价2050元的套餐,包含3555个游戏币。

经过计算可以发现,在上述套餐中,金额越高的套餐,单个游戏币的售价越低。因此,有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大额套餐。一位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我们春节前刚充的游戏币,2000多块打水漂了”。她还表示,进行充值前她曾考虑过风险,但由于这家门店经营有些年头了,便放下了戒心。

知名危机公关专家、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付卡消费对商户而言,具有诸多好处。它可以让商户提前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有利于店铺的运营和扩张,还能锁定客户,培养消费忠诚度。对消费者来说,预付卡往往有优惠折扣,能节省开支,消费时也更加便捷,无须每次付款,且部分卡还可作为礼品赠送。

然而,尽管华熙在公告中公布了品牌联系方式,但消费者的退款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记者拨通上述联系电话,却发现电话已经关机。有消费者通过微信进行退费登记,却发现被删除好友。值得关注的是,天眼查显示,Hi – Fun所属的北京空中嗨翻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2日发生了法定代表人及主要人员变更,法定代表人及经理均变更为名为“刘淑梅”的人士。

添加关联方相互制约,重建消费信任

实际上,预付消费正逐渐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高发领域。据某消费者投诉平台显示,关于“预付卡”一词的相关投诉超过3000多条,范围覆盖日常购物以及教培、健身房、美容美发等机构。在许多案例中,品牌因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原因闭店,却没有做好消费者的善后服务及退款工作,给众多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

詹军豪指出,商家跑路、卡内余额无法使用等问题以及职业闭店人产业链,会对品牌声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消费者会对品牌失去信任,降低品牌的好感度和美誉度,进而影响潜在客户的消费决策。负面事件经过传播,会损害品牌形象,使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品牌多年积累的声誉可能会毁于一旦,且难以恢复。即使后续品牌尝试挽回,消费者也可能心存疑虑,导致品牌市场份额下降,发展受阻。

那么,品牌经营不善,商场方是否有义务提前告知消费者呢?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陈婧表示,2024年6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该解释第六条将商场场地出租者作为责任主体。如果场地出租者明知或者应知租赁商场场地的经营者在租赁其场地经营期间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却未采取必要措施,消费者请求其与租赁商场场地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陈婧进一步指出,上述规定实际上要求诸如商场之类的场地出租方在明知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因此,对于商场通过商户交租不及时等因素了解到商户相关状况时,有义务提前告知消费者是目前的立法趋势。

推动预付卡消费透明机制的建立,对保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陈婧认为,建立透明机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预付式消费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保护预付式消费者权益,目前相关法规也在逐步立法中。其次,要加强信息透明度,要求商家定期公示经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等。此外,还应加强监管,针对预付式消费建立交易平台,对商家进行备案,实施资金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最后,要通过宣传及教育,加强消费者的法律风险意识。

本文通过对Hi – Fun竞技主题乐园突然关闭事件的详细报道,揭示了预付式消费模式存在的风险以及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困境。预付式消费领域问题频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品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重建消费者对预付消费的信任,营造安全透明的消费环境,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同时提高消费者的法律风险意识。商场等场地出租方在一定情况下也应承担相应责任,提前告知消费者相关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684.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