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人大指数”2025年3月发布会展开,重点介绍了会上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涵盖报告对全国58个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提炼出的典型特征、剖析的发展模式以及提出的发展建议,同时还提及了同期发布的中国智慧治理指数相关情况。
3月28日,一场备受瞩目的发布会——“人大指数”2025年3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盛大举行。在此次发布会上,两份重要的报告重磅登场,一份是中国智慧治理指数报告,另一份则是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悉,该报告从多个维度对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而言,它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这四个维度出发,精心设置了包含36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一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对全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从而全面且细致地刻画了各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
报告还提炼出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多项典型特征。其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十分显著,技术创新已然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二,标准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但在国际参与度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三,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与产业配套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其四,政策创新与场景应用呈现出良性互动促进关系,为低空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径,报告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例如北京市的“创新主导型”模式,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杭州市的“需求反哺型”模式,以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成都市的“链合试点型”模式,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试点项目的推进来促进低空经济的发展。这些多元的发展模式展现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丰富多样性。
基于对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现状的深入研究,报告给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城市发展低空经济方面,需要实施全产业链支持策略,政府应发挥牵引作用,完善市场化支持机制,全面提升产业协同生态效能。同时,要建立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机制,通过丰富的应用场景反哺研发创新。此外,还应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与智能化升级,构建“核心枢纽 + 基层站点”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并且,要健全政策法规,保障低空经济技术基建的安全底座,以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为中心,优化空域动态管理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发布的中国智慧治理指数也有不少亮点。根据该指数,北京综合得分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等城市紧随其后,各城市竞相发展,形成了“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良好发展格局,在推动全国智慧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本文围绕“人大指数”2025年3月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的评估情况、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多元模式,并给出了发展建议,同时提及中国智慧治理指数的相关排名和发展格局,让我们对我国低空经济和智慧治理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