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多部门发声,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成果显著 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新标准开启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

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多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及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展开,详细阐述了新标准在降低风险、满足需求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在4月3日上午,国家消防救援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门,郑重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核心内容,是通报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的开展情况。在电动自行车的质量把控上,有着严格的标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修订的电动自行车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所使用的塑料必须要满足阻燃要求,并且塑料的重量占比需限制在整车的5.5%以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修订了涵盖电动自行车整车、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等方面的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这一系列标准的出台,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修订过程历时长达8个月。在制定新的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在筑牢产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套新标准体系带来的多方面利好。

一、有效降低火灾、交通事故风险

新标准体系着重优化了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技术指标。对所有在电动自行车上使用的塑料,都提出了明确的阻燃具体要求,同时严格将塑料的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重量的5.5%以下。此外,还强化了电池过充切断、短路保护等要求。这些细致的规定,对于降低火灾隐患、减少事故损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二、更好满足消费者实际使用需求

新标准体系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进行了诸多调整。例如,将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从原来的55公斤调整到63公斤。这一调整使得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能够达到60 – 70公里,从而减少了充电频次,让消费者在日常使用中更加省心。同时,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都具备脚踏骑行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车型选择空间,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而且,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这一举措也让消费者的骑行更加安全、便利。

三、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和技术进步

此次整治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共同发布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公告了3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这30家企业组成的“白名单”,发挥着扶优限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另外,新标准体系增加了对生产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和产品一致性的要求,明确了电动自行车关键工序的生产能力、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指标。同时,强化了产品防篡改要求,这一系列措施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装备、提高产品质量,进而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对蓄电池状态等关键安全信息的动态安全监测要求,能够及时识别异常情况并发送报警信息,有效提升了电动自行车产品的主动安全水平。

本文围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及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展开,介绍了标准制修订情况,阐述了新标准在降低风险、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展现了电动自行车行业向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趋势。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728.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