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里的健康密码:青团和艾灸

本文围绕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中提到的清明时节吃青团、艾灸百会穴等传统习俗展开,介绍了这些习俗背后的“艾文化”,分析了青团的特点及适用人群,阐述了艾灸百会穴的作用和不适合艾灸的人群,还给出了在家做艾灸的注意事项。

今日(4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专门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的相关情况。明日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在清明时节,很多地方都保留着吃“青团”的传统民俗。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青团属于寒食,多吃能起到清肠排毒的作用。此外,还有艾灸“百会穴”可祛寒湿的说法,部分人会选择自己在家进行艾灸来驱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主任医师刘静表示,吃青团、艾灸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历史悠久的传统“艾文化”。

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春月采嫩艾做菜食”的记载。青团是用鲜嫩的艾草汁与糯米粉混合,再包裹上各种馅料后蒸制而成的美食。它的味道十分可口,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青团比较黏腻,而且属于高糖、高脂食物,不太容易消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像老人、小孩,还有糖尿病患者、胃食管反流患者以及脾胃虚弱的患者,建议谨慎食用青团。

关于艾灸“百会穴”,我们都知道头为诸阳之会,而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经交会之处。《本草纲目》中提到,艾叶性温、味苦、无毒,具有纯阳之性。

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人体处于阳气已升但不旺盛的状态。此时通过艾灸百会穴来培补身体阳气,实际上能够起到扶助正气的作用。《内经》中也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艾灸百会穴,可以达到“已病者治病、未病者养生”的目的。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艾灸。例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这类人群通常会有一些症状表现,如容易出现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等情况。他们在进行艾灸时,很容易诱发便秘、咽喉肿痛或者头痛等上火症状。对于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的实热症患者,也不太适合采用艾灸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觉比较迟钝,艾灸时容易发生烫伤,所以进行艾灸时要格外谨慎。另外,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是禁止艾灸的。

如果要在家里进行艾灸,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

首先,艾灸的温度并非越烫越好。实际上,在艾灸过程中,建议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皮肤微红的状态为宜。如果在艾灸时出现局部皮肤灼痛感,建议立即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或者直接更换施灸部位。

其次,不要一次艾灸太多穴位,也不要艾灸太长时间。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每次选择2 – 3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0 – 15分钟即可。

无论是在艾灸过程中还是艾灸之后,都建议注意适当防寒保暖,并适当补充温水。

如果是首次进行艾灸,建议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个人体质情况,制定艾灸方案,包括选穴、操作方法、艾灸频次以及时间等。

本文围绕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吃青团和艾灸百会穴展开,介绍了青团的特点及适用人群,阐述了艾灸百会穴的作用和不适合艾灸的人群,还给出了在家艾灸的注意事项,提醒人们在清明时节养生要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利用传统习俗来维护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0727.html

(0)
KennedyKennedy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