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林业局等多单位齐聚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召开珍稀濒危植物野外保育回归会议并开展五种国家重点保护二级珍稀植物的保育回归活动,详细介绍了回归植物的情况以及相关人员对活动意义的看法。
活动现场的画面被定格,蔡心怡用镜头记录下这具有生态意义的一刻。
近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拉开帷幕。广东省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阳江市林业局、阳春市林业局等多个单位汇聚于此,共同召开了珍稀濒危植物野外保育回归会议。随后,一场盛大的保育回归活动正式开展,桫椤、巴戟天、中华桫椤、笔筒树、石碌含笑这五种国家重点保护二级珍稀植物踏上了它们回归自然的旅程,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扩大阳春珍稀植物种群资源,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注入新的活力。
据了解,本次共有200株珍稀植物参与了回归保育。其中,桫椤堪称植物界的“明星”,它有着“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在科学界更是被尊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见证了地球漫长的演化历史。而巴戟天、中华桫椤、笔筒树、石碌含笑则由于过去的过度采集,数量急剧减少,面临濒危的困境,但它们都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生态价值,在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画面中,笔筒树展现出它独特的姿态,这是蔡心怡记录下的美好瞬间。
桫椤在镜头下显得古朴而神秘,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中华桫椤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它的故事。
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林业工程师徐翊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次活动不仅能够增加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让保护区的生态更加丰富多样,还能引起全社会对植物保护的广泛关注。同时,通过总结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管护经验,也为后期的保育回归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发国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许多珍稀植物本身就面临着繁育等诸多问题。而这次活动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争取能够更好、更系统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植物资源,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广东省多单位在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保育回归活动,200株包括桫椤等五种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植物回归自然。此次活动有利于增加保护区珍稀植物种类和数量,引起社会对植物保护的关注,还能总结管护经验,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珍稀植物的保护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