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与宝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多领域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宝山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4月2日这一天,记者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了解到一则重要消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与宝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意义重大,将以应急急救及慢病管理网络体系建设作为核心重点,全方位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宝山区下沉,致力于显著提升宝山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据了解,本次合作框架协议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育、急诊急救一体化网络、慢病管理协同诊疗、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双方资源的共享、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互补,最终达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上海十院在此次合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医院将积极协助宝山区卫健委构建全区应急急救和慢病管理的网络体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会重点为宝山南部及一号线沿线区域的居民建立急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和慢病的全疾病周期管理体系,精心打造全流程患者救治指导体系。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响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同时也能确保慢病患者可以得到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诊治和随访。
双方为了实现合作目标,采用了多种合作形式。其中,按目标学科建立专科联盟是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将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下沉至宝山区属医疗机构,并且实行特殊检查、住院床位安排、专家预约三优先等措施,能够切实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共享,进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上海十院还充分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依托其科创园区、临床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宝山区属医疗机构提供多元化、多维度的医护及管理人员人才培养培训服务。不仅如此,双方还将共同策划并组织各项课题研究、多中心研究、队列研究等,并且分享临床研究课题成果,以此提升宝山区属医疗机构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在慢病管理方面,双方将以重点慢性病为切入点,共同规划研讨慢病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住院双向转诊合作。与此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合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互联网或云诊疗平台等方式,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与宝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展开,介绍了合作的重点方向、涉及领域、具体举措等内容。此次合作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宝山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涵盖应急急救、慢病管理、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有望为宝山区居民带来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