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博鳌论坛郭树清发声:多举措推进养老金改革缩小城乡差距

本文聚焦于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书记郭树清在博鳌亚洲论坛“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的发言。他针对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提高养老金待遇、增强养老金可持续性和保值增值的改革建议。

在3月25日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改革”分论坛现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党委书记郭树清提出了一项引人关注的建议:“可否考虑,持续地、较大力度地调增居民基础养老金,在未来五到六年的时间里,让居民养老金逐步追平城镇职工低线水平,以此缩小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的平均收入差别。”

2. 博鳌论坛郭树清发声:多举措推进养老金改革缩小城乡差距

郭树清在发言时着重谈到了基本养老保险的改革问题。他指出,随着人口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多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加快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及早进行谋划,积极应对挑战。

实际上,自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就不断有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呼吁提高农民的养老金待遇。郭树清在论坛上也提到,2024年居民养老金平均每月约240元,这一金额仅相当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低保标准的40%,远远不能覆盖基本生活开支。而职工养老金约是居民养老金的14倍,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待遇差距。

郭树清介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模式,形成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其中90%以上为农村居民)和公务人员(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三个体制系统。其资金筹措来源包括国家、集体(用人单位)和个人。虽然这三个体系的划分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目前各群体之间的差别过大,应当逐步缩小不合理的群体差异、地区差异以及城乡差异。

基于此,他再次强调建议持续地、较大力度地调增居民基础养老金。希望在未来五到六年内,居民养老金能够逐步追平城镇职工低线水平,进而缩小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的平均收入差别,争取将2021年城镇与农村老年人收入3.4倍的差距,降至2030年的2.4倍或更低。

另外,郭树清还提出要持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增效。他指出,目前仍有数千万各种新业态用工、灵活就业人员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还存在重复交叉、转接不畅等问题;部分居民完全没有参保,有的还发生了“断保”情况;一些地方居民提档缴费的积极性还不高,“缴存冷”“缴存低”现象较为普遍。

2. 博鳌论坛郭树清发声:多举措推进养老金改革缩小城乡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他给出了四点建议:第一,不断提高实质性全国统筹水平。要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加快推进三项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高制度公平性和社会平衡性。第二,实现应保尽保。要适应人口流动、新业态发展等所导致的参保需求变化,做好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动员工作,进一步扩大制度覆盖面。第三,激励居民提档缴费。分账记录并实时反映账户情况,确保居民能够直观便捷地了解到财政补助、缴费积累、投资收益以及领取待遇变化情况,把“暗补”转为“明补”,让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这是“最划算的投资”。第四,加强政策宣传。

在谈及养老金可持续性问题时,郭树清建议进一步增加国有资本划拨比例。要统筹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在做实专业化法治化承接机制的前提下,划拨更高比例国有资本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017年,国务院发文明确划拨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和金融机构10%的国有股权充实社保基金,到去年底已合计划拨3.3万亿元。他建议在做好建账建制工作的同时,未来进一步提高划拨比例、增加划拨规模,分期分批、依法依规实施操作,并设立专门的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公司负责专业化运营管理。

对于养老金保值增值的问题,郭树清表示,现阶段国企资本收益率还不高,无法提供近中期提高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建议过渡期现金流通过发行国债和机构债解决。他强调,“对资产管理和基金运作一定要采取专业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思维和办法。这些资金收支安排均应纳入专门预算,接受全国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合理安排评估审计,确保发挥出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围绕郭树清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关于养老金改革的发言展开,他指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挑战,城乡养老金差距大,提出调增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进扩面提质增效、增加国有资本划拨比例、解决保值增值等多方面建议,旨在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577.html

(0)
SebastianSebasti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