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尹锡悦戒严到弹劾,韩国社会分裂能否弥合?

本文聚焦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从事件发展历程入手,深入分析韩国政治分裂的现状、原因及影响,探讨了保守派与进步派的对立矛盾、韩国民主危机与全球趋势的关联,还提出了弥合社会分裂的可能路径。

自2024年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发布“紧急戒严”令,时光已悄然流逝122天。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韩国宪法法院即将对尹锡悦弹劾案作出最终宣判。从国会提出弹劾动议,历经11次庭审,直至如今的宣判时刻,整个过程已历时111天,这一时间跨度远远超过了前总统卢武铉和朴槿惠的弹劾案。

从尹锡悦戒严到弹劾,韩国社会分裂能否弥合?

在过去的4个月里,韩国从朝野到民间,分裂的态势日益凸显。宪法法院能否坚守宪法的权威,守护国民对法治的信任,成为了韩国舆论关注的核心焦点。当地时间2025年4月3日,在韩国首尔,一名警察静静地站在宪法法院前,此时的宪法法院即将于4月4日裁决,是否罢免因未遂的戒严令而引发政治混乱的总统尹锡悦。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韩国研究项目创始主任、沃尔特·肖伦斯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申起旭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过去我一直坚信韩国民主具有强大的韧性,但在过去的两三个月里,我开始陷入深深的担忧。面对当前的政治僵局,我不禁怀疑,韩国人是否还能坦然接受与他们立场相悖的决定。”他还指出,目前并没有任何迹象显示韩国能够在短时间内摆脱当前的政治对立与极化困境,而且在未来,这种分裂的局面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申起旭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韩国延世大学社会学系学习。21世纪初,他在斯坦福大学创立了韩国项目,并担任该项目的创始主任。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社会运动、民族主义等领域。2024年,他出版了《韩国的民主危机: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和两极分化的威胁》一书,书中所关注的民粹主义盛行、社会两极分化等危机,很快就映照到了现实之中。

2024年12月3日,尹锡悦宣布紧急戒严,并将自己的政治对手形容为“反国家势力”。在那一晚的紧急电视谈话中,他所使用的一些言辞直接取自于冷战时期。而在尹政府的任期内,在野党累计提出了创纪录的29项弹劾决议。这些事件都深刻地凸显了韩国政治中存在的巨大裂痕,这种分裂也加剧了整个社会层面左翼和右翼之间的激烈斗争。

韩国政治分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后。在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下,朝鲜半岛的政治精英迅速分化出左翼、右翼以及各种中间派别。左右翼阵营都怀揣着各自的信念,希望按照自己的理念来建设国家。美苏分区占领半岛后,双方形成了尖锐对立的意识,导致左右翼未能团结起来建立统一的国家。

在韩国军事统治时期,美国支持的铁腕强人统治着韩国,这为现今保守派政党的政治基础埋下了种子。与此同时,左翼势力在数十年来的街头抗议活动中不断激励成长。1987年韩国实现民主化之后,其政治长期在左翼和右翼之间摇摆不定。直到尹锡悦执政后,韩国政治更为明显地向右翼靠拢。

在保守党派与进步党派之间的敌对氛围日益浓厚的情况下,尹锡悦的戒严与弹劾风波进一步放大了韩国的政治极化和左右恶斗问题。尹锡悦的支持者发起了大规模的示威集会,保守势力的声音愈发高涨,甚至有不少人呼喊“Stop the Steal”等美国式政治口号,向美国总统特朗普的MAGA运动致敬。申起旭警告称,在亚洲国家当中,韩国可能是唯一出现类似“特朗普主义”的国家。韩国社会冲突解决中心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韩国人认为意识形态分歧是该国最紧迫的社会问题。

从尹锡悦戒严到弹劾,韩国社会分裂能否弥合?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日,在韩国首尔,警方在宪法法院前维持着秩序。该法院将于4月4日对尹锡悦总统的弹劾案作出备受期待的裁决,尹锡悦因宣布戒严而被暂停职务数月。

保守派声音更响亮、更极端

澎湃新闻就此次政治风波给韩国社会带来的变化询问申起旭,他表示:“关于总统弹劾,2004年卢武铉弹劾案被宪法法院驳回,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罢免。前两次弹劾案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推进,规则非常清晰。但这次情况更加混乱,党派斗争更为激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在目睹法治受到威胁。”

他还指出:“另一方面,左翼和右翼的群众动员都非常活跃,特别是在反弹劾势力方面,规模很大,影响力更广泛。可见政治极化加剧,社会分裂更严重,这些新变化让我感到非常担忧。”

对于保守派与进步派对立的主要矛盾,申起旭解释道:“右派在宣布戒严时,试图主导国家权力,以正当化的理由为自己的行动辩护,即必须清除整个国家内的亲朝鲜势力,其立场是明确支持韩美同盟。在右翼的抗议活动中,可以发现韩国国旗和美国国旗同时出现,也有特朗普和尹锡悦的肖像同时出现。”

“而左派的立场是,这次紧急戒严实际上是在破坏甚至摧毁韩国人民通过艰难斗争所获得的民主。他们认为,右翼势力实际上是在反国家、反人民。目前韩国的政治对立中充满了怨恨和敌意,形成了一种‘身份政治’。这也是双方很难妥协的原因,因为他们已经不再将对方视为正常的政治对手,而是将其视为‘邪恶势力’或‘敌人’,目标是必须战胜对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戒严风波到弹劾审判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保守派的声音越来越高涨,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的支持率逆势反弹,反弹劾集会声势浩大。澎湃新闻询问是否看到保守派基本盘扩大的迹象,申起旭表示:“大规模抗议对韩国来说并不新鲜,过去的抗议通常是由偏自由派或进步势力主导的。近年来,右翼势力或保守派也趋向于动员群众进行大规模抗议,这是一个新的动向。实际上从2022年总统大选中就可以看出,选战尤为激烈,尹锡悦和李在明的得票率差距不到1%,保守派意识到了动员群众的重要性,以此与左翼势力抗衡。”

“保守派的声音确实变得更响亮了,同时也变得更加极端,甚至向极右翼发展,比如出现了冲撞法院、自焚等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人数在增加。总体来说,韩国人口中大约30%是自由派,约30%为保守派,约40%的人属于中间摇摆选民。保守派有时会通过‘虚张声势’让人感觉他们的影响力很大,以此来压制左翼的群众动员。”

在极右翼活跃到政治前线,为保守派提供了瞩目的声援,甚至有一部分极右翼分子冲击法院,右翼YouTuber也成为尹锡悦最有力的捍卫群体之一的背景下,澎湃新闻询问国民力量党是否会继续向更右甚至极右靠拢。申起旭称:“可以观察到的情况是,在目前的街头抗议活动中,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和极右翼势力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在戒严和弹劾事件之下,极右翼正在主导大规模抗议活动。每个周末,他们都能在街头动员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执政党与极右翼势力保持潜在的合作,但是弹劾导致提前大选,执政党就必须在选举中与极右翼保持一定距离,以吸引更广泛的选民支持,而这将导致国民力量党陷入两难困境。”

“国民力量党如果继续与极右翼合作,可能会维持其基本盘,确保右翼选民的支持。但选举的关键在于中间摇摆选民,如果与极右翼保持距离,可以避免被贴上‘极端’的标签,从而吸引中间选民。考虑到弹劾之后,大选将在60天内进行,执政党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调整选举策略。他们必须尽快决定如何处理与街头极右翼势力的关系——是继续合作?还是拉开距离?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执政党面临的核心政治难题。”

从尹锡悦戒严到弹劾,韩国社会分裂能否弥合?

当地时间2025年3月8日,在韩国议政府,被弹劾的韩国总统尹锡悦走出拘留中心,向支持者致意。

韩国的民主危机是全球性趋势

针对韩国保守派游行示威队伍中出现“Stop the Steal”等美国式政治标语,以及特朗普对当下韩国政治的影响,申起旭认为:“有趣的是,在亚洲国家当中,韩国可能是唯一出现类似‘特朗普主义’的国家。有两个值得思考的方面。首先,韩美在组织基础上存在某些共同点。例如,特朗普和尹锡悦的支持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在宗教方面,其他亚洲国家的情况就不同。比如菲律宾是一个天主教国家,而其他一些国家则以伊斯兰教或佛教为主。韩国是亚洲唯一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美国的福音派基督徒和韩国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之间似乎存在某种联系或认同感。这是第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在意识形态上,韩国右翼与美国右翼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例如‘Stop the Steal’这种口号的热衷,源于他们对选举舞弊的阴谋论深信不疑。此外,YouTube在韩国的影响力可能比世界上大多数地方都更强,特别是在极右翼群体中,YouTube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动员工具,在动员群众进行大规模抗议方面,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于美国对韩国民主发展的影响以及与当前民主危机的关联,申起旭表示:“谈及美国对韩国民主的影响,会发现是非常复杂,因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直支持韩国的军事独裁者,比如朴正熙和全斗焕。1987年以后,美国才开始支持韩国的民主进程。很明显,真正为民主奋斗的是韩国人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反对去年12月3日的戒严令,他们不愿意放弃来之不易的民主,他们曾经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韩国民主化已经40多年,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可能有些紧张,甚至是极端。但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经历民主的倒退,不能确定美国在这方面是否比韩国做得更好,尤其是经历了特朗普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比如法国、意大利、匈牙利、荷兰和西班牙,也都在经历民主倒退。因此,韩国目前面临的民主危机是一种全球性的趋势,之所以受到更多关注,可能是因为韩国政府宣布了戒严。但除此之外,民粹主义、政治极化、身份政治等问题,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正在发生。”

对于韩国在紧急戒严、总统与执法机关激烈对立的情况下,政局和社会秩序仍能维持相对有序状态的原因,申起旭解释道:“在过去,韩国已经经历了许多类似的法律挑战。而且在公民参与方面,许多‘酷儿’群体(性少数群体)对政治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甚至比美国人更关注政治。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之间的政治对立如此激烈,同时也体现了强烈的公民参与意识。因此,韩国是一个治理相对良好的国家,拥有强有力的官僚体系。”

“过去我一直相信韩国民主的韧性,但在过去两三个月里,我开始担忧,面对当前的政治僵局,韩国人是否还能接受与他们立场相悖的决定。2017年时,宪法法院通过了朴槿惠的弹劾案,大多数韩国人接受了裁决并继续前行。但这一次,很难说尹锡悦的支持者能否接受弹劾的结果,他们已经试图挑战法院的权威。反之,如果弹劾失败,反对者可能也不会接受这一决定。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韩国的政治动荡可能会持续下去。”

社会分裂的弥合路径

对于韩国抗议者除了左右翼意识形态之争还想表达的意见,以及韩国流行文化融入抗议活动的现象,申起旭说:“鉴于目前在宪法法院、普通法院,以及像公调处、检察机关、警察等许多司法和执法机构之间,存在大量法律纠纷和程序问题,一些法律程序有时并不连贯或一致,导致许多人感到迷惑,对现有的法治体系感到不满。”

“由于韩国人在这方面历史悠久,人们已经懂得如何有序进行,并不总是严肃或充满暴力的。有时候它更像是一种节日或娱乐活动,有音乐、舞蹈、小吃摊。一些年长的老人甚至会从农村去到首尔,当天往返,只是凑热闹、享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另外,韩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社会,一切都集中在首尔,很多问题很容易就成为全国新闻。”

面对此轮政治动荡加剧的韩国意识形态分歧,以及如何防止分裂深化和弥合社会分裂的问题,申起旭呼吁韩国进行政治改革。他认为:“目前没有迹象显示韩国可以在短时间内摆脱当前的政治对立与极化,未来这种分裂会变得更严重。从长远来看,韩国应该建立议会制,目前的总统制是‘赢家通吃’,哪怕只赢了不到1%的选票,一旦当选总统,他就掌握了所有权力。如果实行议会制,可能会有更多的合作与妥协。但我不认为韩国目前具备这种政治氛围。”

“同时,选举制度也需要改变。目前的选区制度是,每个选区只有一名议员获选,有时哪怕票数只比其他对手多一张就能当选,并掌握所有权力。另外,公民教育也是一个可以考虑改革的方向。我认为韩国人需要学习如何分享和妥协,在韩国语境中,‘妥协’常常带有负面含义。然而在民主制度下,妥协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拿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些都是长期的改革,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而我真正担忧的是,在未来一年或两年内,社会分裂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本文围绕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深入剖析了韩国政治分裂的现状、成因及影响。从政治极化、左右翼对立到民主危机与全球趋势的关联,揭示了韩国政治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提出了通过政治改革、改变选举制度和加强公民教育等途径来弥合社会分裂,但也指出短期内韩国政治动荡可能持续,社会分裂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113.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