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烈士陵园园长周艳芹委托宁波财经学院志愿团队修复袁松鹤烈士破损遗物,尤其是家书,跨越75年时空,让烈士家人感受到抚慰,体现了对烈士的缅怀和对英烈精神传承的故事。
4月3日,在哈密烈士陵园内,氛围庄严肃穆。哈密烈士陵园园长周艳芹手捧鲜艳的鲜花,脚步轻轻走到烈士英名墙前,目光柔和又带着敬重,对着袁松鹤烈士的名字轻声说道:“您的家书我们已经用心修复好,并且送还给您的家人了。他们特别高兴,很快就会来新疆跟您‘团聚’……”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许昌市,一间普通却温馨的屋子里,修复一新的袁松鹤烈士家书被郑重地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家书微微泛黄的纸页上,“来信奉收,所命返事,刻未能如愿。我觉有家信来家,亦如同我之回来一样……”这些饱含着烈士无尽思念的字句,仿佛带着跨越75年的温度,静静地抚慰着亲人们的心。
把时间回溯到3月17日,周艳芹和宁波财经学院志愿团队不辞辛劳,跨越千里来到袁松鹤烈士家中。当他们把修复一新的烈士家书等烈士遗物交到袁松鹤烈士的妹妹袁爱香、女儿袁秋霞等人手上时,家人们看着那熟悉而又清晰的字迹,仿佛看到了烈士当年的音容笑貌,顿时,泪水夺眶而出。
袁松鹤烈士于1949年9月毅然投身革命。在进疆之前,他怀着对家人的牵挂,认真地写了一封家书。在书信的末尾,他坚定又温暖地写道:“我们就向新疆开拔,我异常的好,请勿念。”然而,命运却十分残酷。1950年4月,袁松鹤在哈密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家人先是收到了他的家书,之后又收到了他的烈士证,可是却一直不知道他究竟安葬在哪里。几十年来,袁家四代人从未停止寻找袁松鹤的消息,这封珍贵的家书,也被他们小心翼翼地珍藏了70余年。
2021年,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传来。在得知袁松鹤烈士的确切消息后,袁爱香在家属的陪同下,满怀期待地来到哈密烈士陵园。当她面对英名墙上“袁松鹤”这三个字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恸哭失声:“终于找到哥哥了!”
2024年初,周艳芹了解到袁松鹤烈士的家书和烈士证等遗物破损严重。于是,她在“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的协助下,委托宁波财经学院“我为烈士修遗物”志愿团队对7件烈士遗物展开了抢救性修复。
那些承载着家国记忆的烈士遗物状况堪忧。泛黄的信笺上,墨迹早已洇染难辨;烈士证折痕处几近断裂;贺年卡边缘多处缺损……面对这些破损的遗物,“我为烈士修遗物”志愿团队指导老师曹明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充满挑战的修复之旅。他们先是做了详尽的文献研究与纸张分析,然后针对性地筛选了数百张修复纸张,经过无数次的比对和尝试,最终找到了与原文物料质、纹理及老化特征相近的同期修复纸张样本。随后,他们依据传统纸张修复工艺,采用传统托裱与局部修补相结合的技法,像对待珍宝一样,逐层修复受损部位。就这样,经过4个月的努力,修复工作终于完成。
“在一字一句的修复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75年前浴血奋战的年轻人‘相遇’。”“我为烈士修遗物”志愿团队成员黄裕彤动情地说,“从这些信件、证书的背后,我真切地感受到烈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今年3月中旬,志愿团队圆满完成修复工作。他们和周艳芹一起,再次踏上千里路程,前往河南省许昌市,将这7件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深情的烈士遗物送还给袁松鹤烈士的家人。
“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好好珍藏,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袁松鹤烈士的侄子袁一凡激动地说。
“修复它是对烈士家属情感上的弥补,更是对先烈、英雄的缅怀,能让后辈了解历史的厚重,铭记他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无私奉献。”周艳芹满怀敬意地说。
本文围绕袁松鹤烈士家书等遗物的修复展开,讲述了袁家四代人对烈士的寻找,志愿团队对遗物的精心修复以及遗物归还家人等事情,体现了对烈士的缅怀和对英烈精神传承的重视,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家国的深情。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