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安徽检察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上线这一事件,阐述了该系统的研发历程、功能特点、试用效果以及未来规划。
图为上线仪式现场 解为渝/图
4月3日,对于安徽检察工作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安徽检察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正式上线,这一举措标志着安徽检察工作成功迈入“数智融合”的全新阶段。
安徽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鲁建武透露,早在2024年10月,省检察院就敏锐地察觉到人工智能在检察领域的巨大潜力,开始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赋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安徽路径。为此,省检察院组织开展了检察科技创新工程,率先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检察办案场景研究。
该人工智能辅助系统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定位。它紧紧围绕刑事检察案件办理和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通过聚焦十大场景,具体到盗窃、故意伤害等四类案由,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形成了业务规则3000余条。在研发过程中,系统经历了10次迭代升级,不断优化完善,最终1.0版本得以正式上线。
从功能特点来看,该系统在办案流程节点上配备了功能相对简约的人工智能工具。它将文书生成精细地分为5个环节21个步骤,并且将AI功能拆解成数据提取、语义分析、总结归纳、知识查询、文稿润色等多项功能,再将这些功能附着到21个步骤上。每一步都需要检察官进行干预确认,充分保障了办案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该系统还可直接嵌入检察办案系统,方便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随需随用。
自系统试点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省79个检察院参与了试用,目前系统已达到好用稳定的状态。截至目前,全省已运用人工智能助手成功办理案件2400余件,千名基层一线检察官亲身体验了人工智能助手带来的便利。检察官们普遍反映,该系统在有效保证办案质量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办案效率。审查案件和撰写文书的时长缩短了50% – 70%,填录时间由纯人工操作时的1小时左右,减少至10分钟以内,有效解决了“案多人少”的矛盾。此外,系统撰写各类办案文书严格依据《刑事检察文书》规范,也促进了检察办案更加规范。
鲁建武介绍,下一步,省检察院将坚持人工智能的“辅助”定位,秉持“是赋能不是替代,是助手不作决策”的原则,紧紧围绕全业务全流程赋能检察办案目标。在已探索的“十大场景”基础上,积极构建“10 + N”场景体系,争取以AI辅助方式为每一名检察官配备一个得力助手,更好助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本文介绍了安徽检察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4月3日上线这一重要事件,讲述了其研发过程、功能特色、试用效果,该系统提升了办案质效、促进办案规范,未来还将构建更完善的场景体系助力检察工作。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