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式暨“一堂思政课”活动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举行,详细介绍了这堂别具一格的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活动构建的立体化架构,展现了青春与使命的对话。
四月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4月2日,一场独具特色的思政课在这里盛大启幕。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教育厅联合指导的“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式暨“一堂思政课”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这就是“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式暨“一堂思政课”活动的现场(相关图片由央广网记者黄珂岚拍摄)。
这堂思政课以“峥嵘岁月”“风华正茂”“百舸争流”为清晰脉络,大胆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巧妙地让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践在青春的舞台上相互交融、交相辉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激昂有力的诵读声在礼堂中久久回荡,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回到了百年前革命先辈们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以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述了红色基因是如何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血脉中不断延续的。杨丹深情地分享道:“一师给予我谦虚勤勉的求学之道、挺膺担当的凌云壮志、矢志为民的信仰之光,它是‘人民至上’的精神传承,是‘小我’融入‘大我’的信仰明灯。”
图为李柏霖分享她与“种诗班”的故事(图片由央广网发,活动方提供)。
2017年,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的李柏霖毅然回到家乡怀化市会同县,踏上了她的乡村教育之路。她带领班上的留守儿童成立了“种诗班”,用诗歌为孩子们照亮了生活。“傍晚,我伸了伸懒腰,趴在奶奶背上,黄昏学着我的样子,也伸了伸懒腰,趴在了山上。”“云朵在修剪自己的头发,碎发一点一点落在人间,变成了一场大雪。”“梦想是一颗糖,我想把甜分给更多人。”……孩子们的诗歌中满是纯粹、温暖和爱。如今,“种诗班”已经创作了1400余首诗歌。李柏霖坚定地说:“我坚信:乡村教育的土壤里,埋藏着最动人的春天。”
这是情景剧《百年星火》的现场画面(图片由央广网发,活动方提供)。
随着灯光渐渐暗下,情景剧《百年星火》把观众带入了历史的真实场景,在时空的交错中重新唤起了红色星火与青春信仰的强烈共鸣。宣讲者们通过精彩的分享,构建起了一个时空交织的思政育人矩阵。
南方科技大学学生韩普宇分享了运用AI技术保护文化遗产的经历,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文化 + 科技”的重要意义;国防科大博士顾善植分享的创业经历,让人们看到了“硬核科技”背后的青春热血。记者梁兴兴镜头下的基层民警,记录了一群平凡人做出的非凡选择;全国人大代表邹彬从砌墙工人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经历,展现了行业青年的担当……这堂“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结合”的思政课,正将青春的火焰播撒到更广阔的远方。
这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校园景象(由央广网记者黄珂岚拍摄)。
本次“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构建了“一堂思政课、一场情景剧、一趟寻访旅、一次韶山行”四大板块联动的立体化活动架构,通过网络平台与思政课堂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融合。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一场关于青春与使命的对话,正以更加鲜活的方式持续进行着。
本文围绕“青春华章·恰同学少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式暨“一堂思政课”活动展开,介绍了思政课的独特形式和丰富内容,包括红色基因传承、乡村教育实践、历史情景再现以及多领域青年的精彩分享等,展现了活动构建的立体化架构对思政教育融合的推动作用,凸显了青春与使命对话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