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电视未来:媒介、影像与文旅融合新趋势,新技术赋能下,电视艺术与文旅跨界融通的深度剖析

本文围绕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举办的第58期影视大讲堂展开,探讨了在媒介深度变革和新技术赋能下,电视艺术的未来走向以及与文旅等领域的跨界融通问题。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发言并进行对话交流,分析了电视艺术在内容生产、影像技术、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当今时代,媒介正经历着深度变革,AI等新技术也在不断为各个领域赋能。在此背景下,电视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备受关注,它将走向何方?又该如何与文旅等领域实现跨界融通呢?

4月1日,一场聚焦电视未来发展的学术盛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第58期影视大讲堂“电视的未来:媒介、影像、文旅的融合与大视听格局”在北京隆重举办。此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三位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发言,他们分别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董涛,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孙承健研究员,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秦兰珺副研究员。电影电视研究所的部分学者也参与了对话交流环节。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许婧研究员主持。

聚焦电视未来:媒介、影像与文旅融合新趋势,新技术赋能下,电视艺术与文旅跨界融通的深度剖析

自新时代以来,在媒介深度融合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电视艺术的内容生产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呈现出全新的创作趋势、表现形态和产业格局。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指出,新技术的赋能使得中国电视从艺术层面到产业、传播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期大讲堂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确立的。

董涛对全媒体时代不同形态剧集的创作现状进行了全面且客观的分析。他指出,如今电视的“视”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电视机的范畴,而是拓展到了网络视听领域。在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录者、创作者和传播者,这种新情势使得内容生产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彰显出“新大众文艺”的蓬勃生机。同时,他还探讨了人工智能新技术在视听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紧迫问题,并对网络视听良性发展的正确创作方法和路径进行了展望。

孙承健从影像技术的问题意识出发,对影像与对象的关系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他深入探讨了科技变革下未来影像的发展和边界,提出了“影像即存在”的独特观点。并且,他从后现象学视角对虚拟现实影像、算法视觉、技术化观看、具身性在场等前沿问题展开了全新的阐释,为研究数字时代影像的存在提供了新思路。

秦兰珺则聚焦于VR大空间与文旅融合的最新动态。她指出,作为新兴文旅形态的VR大空间具有“边走边看”的身体交互行为特点。结合《胡夫地平线》《中轴奇妙夜》《数字一大·初心之旅》等实际案例,她深度剖析了VR大空间在产业契机、创作危机、身体维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探究了数字文旅及其艺术创作的多元可能性。

聚焦电视未来:媒介、影像与文旅融合新趋势,新技术赋能下,电视艺术与文旅跨界融通的深度剖析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大视听生态格局的建构过程中,借助AI技术的深刻革新、影像技术的创新表达以及文旅景观的视觉延展,影像的边界与意义正在被打破并重新组合。智媒时代的电视艺术也在向多维度扩展创新。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的张啸涛副研究员、辛姣雅副研究员和魏兵助理研究员分别从新媒介叙事与文旅融合、中国电视动画的发展变革与文旅融合、后电视时代电视艺术的高价值内容布局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

本次影视大讲堂围绕电视艺术在媒介变革和新技术赋能下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电视艺术的现状与趋势,包括内容生产的变化、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文旅领域的融合等。在大视听生态格局下,电视艺术正借助新技术实现多维度的创新拓展,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517.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