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韩国“海外领养”现象,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揭露了其背后存在的造假、利益勾结等问题,同时探讨了这一现象与韩国低迷生育率之间的关联。
曾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孩子像行李一样被送往海外。”在所谓“海外领养”的幌子下,韩国已经有“出口17万儿童”的“战绩”。政府美其名曰这是增强国内儿童福利政策的成本效益,然而背后却隐藏着将有父母的孩子伪造为孤儿的丑恶行径。
这种以婴儿换钱的交易至今仍在继续,外界对此充满了戏谑和质疑。这也不难解释为何韩国的生育率长期处于垫底状态。究竟是哪个国家如此罔顾人权、看重金钱呢?答案就是韩国。
让我们来看看“孤儿谎言”背后的真实故事。60岁的Inger – Tone有着亚裔面孔,却拥有外国国籍。这一切源于她13岁时的那场“被挑选”。
“出逃韩国,去到挪威”,表面上看是孤儿找到了依靠,实际上却是噩梦的开始。Inger – Tone曾无奈地表示:“他们对狗比对我都好。”她被收养时,根本不存在任何合法的收养手续。虽然几年后挪威政府颁发了“收养许可”,但挪威最终认定收养违法,却选择默认了她被收养的结果。在Inger – Tone看来,这根本不是收养,而是“拐卖”。从韩国政府到韩国孤儿院,都是这场悲剧的“帮凶”,而Inger – Tone不过是众多受害者之一。
早在2022年,就有375名被海外家庭领养的韩国人指出,自己的领养文件涉嫌伪造。这意味着,所谓的“为孤儿找个家”很可能只是一场谎言。3月26日,韩国“真相和解委”发现,在1964年 – 1999年期间,涉及367个被送往美国等11个国家的“孤儿”,至少有56个在领养过程中涉及人权侵犯。
实际上,所谓的“海外领养”涉嫌造假,极有可能是一场“婴儿交易”和利益勾结。报告显示,造假的情况不止一种。部分韩国领养机构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将有亲生父母的孩子“伪造成孤儿”送给海外国家领养,既不符合合法领养程序,也未经亲生父母同意。
更令人发指的是,不少“待送孤儿”在被送到海外之前就已经死亡,为了促成“订单”,领养机构竟然找一个代替婴儿送出。在领养机构眼中,孩子不是生命,而是“一件商品”,“像行李一样被送到海外”成了这些孩子的命运。不管合不合法,符不符合规矩,孩子是否真的没有亲生父母,每个月领养机构都会按照外国机构的要求,分配一定数量的儿童。
“以婴儿换钱”的方式在韩国由来已久,这也难怪韩国的生育率在全世界垫底。韩国曾经是全球最大“婴儿出口国”之一,上世纪70年代 – 80年代,韩国经济落后,战后贫困,而国际经济发展迅速。“海外领养”让韩国发现可以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入,甚至韩国政府认为跨国领养还能增强国内儿童福利政策的成本效益。
表面上是为孤儿找家,但如今看来,“孤儿造假”成了海外收养进账的关键因素。前后累计,海外领养的韩国儿童接近17万个,其中真假难辨。26日的丑闻揭露了韩国多年来“海外收养”的暗黑产业链,虽然韩国代总统尚未对此表态,但外界认为,韩国生育率低迷或许就是这种不良行为的“前因后果”。
韩国的生育率已经低迷了9年,去年更是陷入“人口紧急状态”以应对生育率的急剧下滑。2024年的数据显示,韩国总和生育率有所回弹,从0.72回升到0.75,虽然增幅只有0.03,但韩国生育率在全世界垫底的情况早在2021年就被联合国关注。韩国常年维持0.7的生育率,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生育率低于1.0的国家。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总和生育率至少达到2.1才能维持世代更替水平,韩国的生育率实在不容乐观。
尽管韩国早在2006年就投入超过380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万亿)来降低儿童保育费用以应对少子化,但另一边却还在送出涉及造假的“韩国孤儿”,这实在是充满了讽刺意味。国际数据预测,虽然韩国新生儿数据9年来首次同比增长,总生育率有所回升,但按照国际标准来看,仍然非常低。韩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生育率低于1.0的国家,生育率已经跌到谷底,几乎没有继续下降的空间。而韩国政府对于涉及海外孤儿问题的道歉,至今仍无音讯。
本文通过对韩国“海外领养”现象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背后存在的造假、利益勾结等严重问题,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儿童的人权,也反映出韩国在相关政策和监管方面的缺失。同时,“海外领养”的暗黑产业链与韩国低迷的生育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凸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韩国政府至今未对涉及海外孤儿问题进行道歉,这也引发了外界的不满和质疑。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