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沃土上,普惠金融如何浇灌小微企业之花?,数智化转型:普惠金融提升服务质效新路径

本文聚焦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以浙江义乌为例,介绍了广发银行“商城E贷”等产品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同时结合国家政策,阐述了各方协同发力推动普惠型小微贷款“量增价降”的情况,还探讨了银行通过数智化转型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以及保险在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

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普惠金融服务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宛如一场激烈的“比武场”。浙江义乌便是这样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金融的活水如同甘甜的雨露,不断滋养着众多小微企业,助力它们茁壮成长。

3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B区0990号的“嘉轩织带”摊位。只见摊位内五颜六色、亮丽夺目的丝带堆积如山,几乎填满了不大的空间。商户负责人高晶正忙碌地通过手机直播平台,热情地向境外客户介绍各类丝带产品。“我们的丝带虽然款式不算繁多,但规格丰富多样,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大量出口到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区。”在直播的间隙,高晶向记者介绍道。由于产品主要出口国外,与外商结款周期较长,很多时候需要借助银行资金来周转。而她使用的广发银行“商城E贷”线上贷款产品,如同一场及时雨,成功解决了现金周转的难题。

广发银行义乌分行副行长杨畅和他的团队,几乎每天都扎根在商贸城里。杨畅表示:“只有和商户们多交流、多聊天,才能深入了解他们的融资需求。”“商城E贷”是专门为商贸城商户量身打造的一款产品,它基于义乌国际商贸城提供的商户征信数据,具有随借随还、按天计息的特点。由于产品设计精准契合了很多商户的资金使用需求,目前已有近500户商户申请使用。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并要求“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2.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出5.7个百分点。2025年前两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03%,较2024年下降了0.33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

广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德明介绍,近年来,广发银行持续深入摸排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通过“面对面”问需、“点对点”帮助的方式,精准了解企业的痛点和需求。为了让普惠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小微企业的需求,各地分行积极深耕区域特色产业。例如,杭州分行建立了“总行标准化产品 + 分行特色专案”的全类型产品体系,按照小额、分散、场景化批量获客的原则,将以往“遍地撒网”式的营销模式转变为“有的放矢”式的获客方式。

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出台后,广发银行迅速成立了以总行党委书记、行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构建了普惠金融“六大体系”,力争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广发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吴海盛介绍,具体而言,就是从优服务、降成本、提效率3个维度发力,切实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丰富普惠产品供给方面做“加法”,持续加大产品创设力度;在贷款利率方面做“减法”,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普惠审批效率方面做“乘法”,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在客户续贷成本方面做“除法”,免除企业的后顾之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961亿元,比2024年年初增长175.1亿元,增速为9.8%,超过各项贷款增速6.3个百分点。

普惠型小微贷款能够实现“量增价降”,得益于各方的协同发力。去年10月份,由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地方也相应建立了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在企业端,全面了解辖内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在银行端,疏通信息传递和资金传导的堵点和卡点,让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都能通过这个机制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在相关部门、银行机构的密切配合下,四级工作机制迅速搭建并有序运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各地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超过5000万户,授信超过10万亿元。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近7万亿元。信用信息在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4月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蒋平介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由各地政府部门依法共享企业的信用信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地区依托当地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发了走访、申报、筛选、推送、反馈等一系列线上模块,大幅提升了走访对接的效率。蒋平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按照“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的总体目标,继续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提升贷款质量,科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更好满足守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在于可持续性。在实现增量扩面之后,如何优化结构、防范风险,提高服务质效成为了关键问题。现实中,银行往往采用数智化转型的路径,即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是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公司生产的AR智能眼镜实现了“高端技术国产掌控”,在全息波导和全息薄膜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拥有各类专利300多项。公司创始人张卓鹏介绍:“我们的游泳眼镜产品可以显示时间、游泳速度,甚至是心率情况。未来这项技术还可以实现在各类运动眼镜上甚至是汽车上的应用。”张卓鹏认为,科技公司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获悉企业因业务拓展和技术升级面临资金需求后,银行迅速组织专业信贷团队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基于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800万元授信,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吴海盛介绍,2024年广发银行推动普惠金融2.0模式转型,加强“批量化获客、综合化经营、数字化运营、合规化发展”模式建设,通过产品、风控和运营的数智化转型,强化对专精特新、供应链等重点业务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新的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分散的获客模式,通过产品数智化转型,把前端真实数据、贸易背景信息引入产品审批模型,建立“大数据 + 名单制”的产品研发模式;再根据真实的客户背景、真实的贸易场景实现线上化批量、精准获客。

一直以来,普惠金融都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整体运营的数智化转型可以减少风险,同时提高金融的服务质效。吴海盛表示:“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微客户从贷款申请、审批、出账、还款实现全面线上化;另一方面加强风控模型迭代和调整,强化对特定融资场景的适用性。还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比较多的AI应用,一是体现在精准挖掘小微客户的融资需求,二是提高内部风控的效率,比如撰写、提交授信调查、审查审批报告这个流程,过去可能需要1周左右,但通过AI功能输入关键要素之后,最快仅需1天至2天就能完成,提高了整体业务效率。”

另外,通过“普惠金融 + 保险”的服务模式在现实中也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据了解,中国人寿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做了相关探索。在数据产权领域,该公司参与了杭州“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创新,研发了“供数保”“用数保”“数服保”系列保险产品,率先上线面向公开数据加工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数据被侵权损失补偿保险及“中国数谷”网络安全综合保险等专属产品,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同时,在网络安全领域,该公司创新研发“网络安全保险 + ”服务项目,立足企业网络安全风险管理需求,建立“政保银技企”多方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了“保险 + 技术服务 + 风险保障”的“全链路”服务,该项目目前已在台州仙居经济开发区开展试点,为当地13家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安全风险保障,项目入选工信部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本文围绕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展开,以浙江义乌为例,展现了广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各方协同发力,实现了普惠型小微贷款“量增价降”。同时,银行通过数智化转型提高服务质效,保险在风险防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助力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755.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