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清明假期,一方面介绍了各地利用数字科技打造的沉浸式文旅新场景,如泰山数字藏品、淄博聊斋宫VR游戏、北京艺术双年展等;另一方面讲述了安徽、贵州、湖南、新疆、河南等地热门景点迎来客流高峰,人们踏青赏景、体验民俗,享受春日时光。
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沉浸式空间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旅游形式应运而生,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清明假期,各地纷纷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等场所发力,精心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了一批别出心裁的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
泰山,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山,拥有1600余处历代遗留下来的珍贵石刻,它们宛如一把把钥匙,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密码。如今,这些瑰宝正以数字藏品的崭新形式走进大众的生活。泰山景区首次推出了四款独具特色的数字藏品,分别是“五岳独尊”“风月无边”“如意”和“‘虎’字石刻”。与传统藏品不同的是,消费者购买的数字藏品并非实体商品,而是一张运用3D技术完美还原的数字图片。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每个藏品所附带的石刻历史背景、书法艺术解读等详细的数字档案便会清晰呈现。这让收藏者能够在小小的屏幕之间,深切感受泰山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在山东淄博聊斋宫景区,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数字之旅正在上演。一款聊斋VR游戏创新性地将经典《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与先进的VR技术巧妙结合。游客只需佩戴上VR眼镜,就能仿佛穿越到聊斋的世界中。通过游戏里精心设置的场景关卡和任务,在一条完整的动线当中,亲身体验聊斋故事里的奇幻场景。此外,景区还运用全场景数字建模打造了《聊斋·画壁》故事情景,并呈现出裸眼3D视效。这一举措将蒲松龄老先生笔下那些神秘莫测的聊斋故事转化为可永久保存的数字资产,实现了文化的可持续传播。
在北京798/751艺术空间,以“征候丨视界”为主题的艺术、科学与科技双年展盛大举行。这场展览汇集了来自13个国家的艺术家的24件艺术作品,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绘画、装置、影像、生物艺术与动态艺术等多个领域。展览现场,一个个时空隧道般的场景被巧妙创造出来,将传统媒介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更令人惊叹的是,展览还能够将声音转化为有形的形态,构成了艺术与科技交融的崭新呈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感官盛宴。
与此同时,清明假期也掀起了多地的迎春游热潮,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景,共赴春日之约。
清明假期期间,安徽、贵州、湖南、新疆、河南等地的热门景点迎来了客流高峰。人们纷纷外出,赏景观剧、品尝美味、体验民俗,尽情感受春日的美好时光。
清明假期第一天,安徽黄山风景区春和景明,山峦如黛,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如画的美景吸引了3万余名游客前来踏青赏景。大家在景区内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时不时停下脚步,在奇松之下、怪石之旁,驻足远眺,拍照留念,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贵州铜仁梵净山景区联合多家民宿,推出了“赏春景、品春味、探民俗”主题旅游活动。该活动将住宿与文化、美食完美融合,特别推出了“山野餐桌”定制服务。游客可以跟随专业向导采摘蕨菜、竹笋、香椿等时令野菜,然后由厨师现场烹制侗家酸汤鱼、腊肉炒蕨菜等特色菜肴。这种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春日之旅。
在湖南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奇峰林立、峡谷幽深,宛如仙境一般。众多游客漫步其中,放松身心,尽情享受着这踏青的惬意时光,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清明假期,新疆阜康天山天池景区也迎来了客流高峰。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天山天池的冰湖开始初融,景区内的雪岭云杉愈发苍翠,向阳坡地的草甸已冒出嫩绿新芽,与远处博格达峰的皑皑积雪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春日画卷。这独特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人间四月芳菲尽”的错季之美。
本文展示了清明假期文旅市场的两大亮点,一是数字科技为文旅带来新玩法,如数字藏品、VR游戏、科技艺术展等,让传统文化以新颖方式传承;二是多地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人们在自然与人文景观中享受春日,体现了文旅市场的活力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1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