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昆曲遇见时代:传承经典,创新前行,柯军:让昆曲跨越古今,走向世界的领路人

本文聚焦昆曲艺术的发展,通过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柯军的经历和观点,阐述了昆曲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成果。从保护传统剧目、新编传统戏,到创意武戏、现实题材创作,再到走向世界舞台,展现了昆曲在新时代的多元发展路径。

柯军

当昆曲遇见时代:传承经典,创新前行,柯军:让昆曲跨越古今,走向世界的领路人

《叱咤星河》剧照。柯军供图

昆曲,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享有“百戏之祖”的美誉。它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从曾经“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传奇,到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再到如今佳作不断涌现、新人层出不穷,观众群体也日益年轻化,昆曲的发展生态已然焕然一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柯军从12岁便踏上了学习昆曲的道路,从事昆曲艺术已有40多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不断探索、求解与实践。他始终秉持着一个观点,那就是昆曲的继承与发扬,既要像“考古队”,也要像“探险队”。在坚守传统方面,需要与古人进行深入对话,向过去虔诚行礼取经,汲取传统文化的深厚养分;而面对未来时,则要承载当代人的思维、情感、理念和精神,积极探索属于当代的舞台表达形式。这两者看似相互矛盾,实则目标一致,它们共同为昆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昆曲人而言,首要的使命便是保护和传承。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为例,剧院制定了严格的要求,一级演员一年要举办两个专场,青年演员一年举办一个专场。这种方式“逼”着演员们去学戏、攒戏、捏戏、创排。截至目前,剧院已经举办了超过200场个人专场,能演出的传统剧目达100多出,并且每年还会挖掘整理传承剧目大约20出。这不仅实现了经典折子戏的活态传承,让古老的艺术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使演员们掌握了细致的程式技法,有了坚实的根基,能够稳稳地站在舞台之上。在此基础上,剧院以经典文学名著为依托,新编了一批传统戏,如《世说新语》系列以及《1699·桃花扇》《南柯梦》《浮生六记》《蝴蝶梦》等,还打造了“一戏两看《桃花扇》”“春风上巳天”等传统剧目演出品牌。新编《世说新语》系列已经积累了12出折子戏,在传承艺术之美的同时,也吸引和培养了新一代年轻观众。

最近,柯军带着徒弟演绎了创意武戏《叱咤星河》。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现形式,赋予文物以动态的生命力,生动地讲述了师徒相承、艺术相传的故事,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三星堆奇妙夜”。它既体现了戏曲“手眼身法步”的技法传授,也传递了“谨守传统、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以先锋的姿态进一步探索了戏曲的可能性。柯军强调,创新不能失去昆曲的本质,创造必须是对经典的致敬,要带领当代人去回望经典、传承经典,这样才能让“考古队”和“探险队”的目标不谋而合。

艺术家肩负着记录时代的重要责任。作为当代昆曲人,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意义重大。这类创作不仅要表现新时代的价值观,也要展现新时代的审美观。创作者既要完成自身艺术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要对现实题材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再创作。以“昆剧现代戏三部曲”——《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为例,它们从不同层面探索了昆曲现代戏创作的基本方向。《梅兰芳·当年梅郎》作为江苏唯一作品,同时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等,被专家称赞为当代昆剧现代戏的重大收获。《眷江城》遵循昆曲本体的审美意识,通过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舞台呈现,再次坚定了“昆剧完全可以演现代戏”的认知,是近30年来中国昆曲艺术舞台上展现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原创剧目。昆剧《瞿秋白》是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专家评价它是一部“昆剧现代戏的高峰之作”,主演施夏明也凭借该剧摘得“梅花奖”。

昆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柯军带着中国昆曲多次走上世界舞台。2016年,他和英国艺术家共同创作上演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汤莎会”。中国昆曲演员和英国莎剧演员以中英双语联袂出演中英版《邯郸梦》,这在昆曲和莎剧历史上都是首次。2023年,“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在法国巴黎举办,柯军率领经典剧目南昆版《牡丹亭》演员连演两天,剧场座无虚席。这是国内省级剧院首次到国外举办昆曲专题节会活动,是对探索中国演艺“出海”模式、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聚焦年轻群体传播形式等方面的一次积极尝试。这些经历让柯军深刻体会到人类情感与命运的共通之处。借助精湛的艺术载体,古今可以对话,中外可以共情。自2003年开始,柯军一直在进行新概念昆曲实验剧的探索,他的作品被称作“先锋昆曲”,如实验剧《夜奔》《浮士德》等,这些作品先后登上国际舞台,获得了广泛好评。他深感艺术无国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越来越被世界所“看见”,以艺术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理念,展示中国形象,是促进世界相知、民心相通的最佳方式之一。

昆曲,从600年的历史深处一路走来,站在当下这个时代节点,我们不仅要虔诚地对着遗产“照着讲”,完整地传承其精髓,还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未来“接着讲”,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唯有如此,才能让昆曲在全人类优秀文化的语境中绵绵流传、生生不息。

本文通过柯军的经历和观点,全面展现了昆曲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多种实践。从传统剧目的保护传承到新编传统戏、创意武戏,再到现实题材创作和走向世界舞台,昆曲在新时代不断探索前行。强调了在坚守传统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昆曲既保留文化底蕴,又能适应时代发展,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绽放光彩。

原创文章,作者:meliss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317.html

(0)
melissamelissa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