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深入探讨了微短剧和AI这两大关键词在视听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带来的变革,同时分析了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在今年举办的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微短剧和AI无疑成为了全场瞩目的两大核心话题。此次大会更新了诸多行业信息,让我们对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依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了10.91亿,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6%,网民使用率更是高达98.4%,较之前增长了0.1%。与此同时,我国网络视听行业从业企业总量达到75.70万家,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去年新成立的企业有12.57万家。从企业规模来看,微型企业约60.85万家,占比达到80.4%;小型企业约11.76万家,占比为15.5%。可以说,小微企业成为了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蓄水池”。
值得一提的是,微短剧正在成为视听行业中最具活力的全新生态。微短剧用户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其应用使用时长甚至追平了即时通信。截至去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6.62亿,使用率为59.7%,较上半年提升了7.3个百分点。
除了微短剧,AI也是大会上不容忽视的重要要点。根据大会报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网络视听内容生产方式。数据表明,使用AI工具进行图片、视频制作的用户占比在半年内从25.6%上升到了31%。
在大会的相关讨论中,微短剧和AI在行业内的关注度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这两种关键生态正在重构行业的生产模式和内容模式,并且已经形成了加速发展的市场。
如今,微短剧正在吸引更多平台的加入。其中,爱奇艺在去年明确了微短剧平台战略,其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晓媚分享了平台的创作理念:“微短剧就是要用更少的时间承载更大的价值。”她认为,在当前行业内容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微短剧要突出“在有限时间里释放最强的情绪”的内容定位,以此来体现其独特性。“短剧的突破点需要在长剧和微剧之间找到更强的吸引力,微剧的突破点是需要从流量之上,转向价值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淞指出,在人物塑造和价值导向上,微短剧的创作底层逻辑是给人物以“正能量反叛精神”和“不服输+不放弃+不好惹”的反转式人物设计,让微短剧在虚拟影像中充当大众情绪的按摩师。
整体而言,这反映了当下行业对微短剧的关注点。今年,从平台到创作者,都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好内容上,并在此基础上保持微短剧对市场的吸引力,实现进一步优化。这也是微短剧继去年模式创新之后的必然发展方向。此外,微短剧还与游戏、网文并列,成为当前文化出海的新三样。无论是版权保护条例,还是出品方、内容方的经营变现链路,都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全球网络视听产业正在整体迎来竖屏风潮。
而AI领域的发展,更是成为了此次所有与会方重点提及的内容。2024年人工智能国内AI产业崛起推动了深层次变革,与上一年刚刚成为热门时相比,话题进一步深化到内容生产、用户服务、产业模式等多个方面。
例如,学习强国、快手、芒果TV、华策影视等多家平台带来了AI技术在内容产业的有效投入和影视工业化变革趋势的案例分享。芒果TV以《歌手2024》的全程直播为例,展示了互联网电视的超高清视听打造;爱奇艺推出《我的阿勒泰》进行超高清落地流程讲解,讲述了影像在制片、收音、编码、字幕、质检等各环节的重难点突破。
爱奇艺、腾讯视频等提出要打造领先的AIGC内容生产引擎。此外,快手方面特别分享了其去年推出的创意生产力平台可灵AI,坚信AI将带来生产力变革,拓展内容创造力边界,具有巨大的应用与商业潜力;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也强调了AI作为工具对创作的辅助作用,以及b站在推动年轻人了解和学习AI方面的责任。
从微短剧到AI,这些近两年涌现的新话题正在成为全行业的关注焦点,也证明当下的影视娱乐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内容革命的冲击。其中既有考验和挑战,也蕴含着无限可能。面对如此行业三十年未有之变局,如何给出自己的答卷,值得行业平台和从业者进一步深入思考。
本文围绕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介绍了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规模,着重分析了微短剧和AI这两大行业热点。微短剧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正从模式创新转向内容优化,还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AI则重塑内容生产方式,各平台积极探索其应用。行业正经历内容革命,面临挑战与机遇,从业者需思考应对之策。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