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上海低价房源骗局,守护你的购房安全 上海“低价房源”大揭秘:是馅饼还是陷阱?

本文聚焦上海社交平台上充斥的大量低价房源信息,记者通过实际调查揭开了这些“低价房源”背后的虚假真相,并采访业内人士给出了消费者购房的相关建议,同时介绍了上海房地产行业协会的规范要求。

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中,社交平台上突然涌现出大量令人心动的低价房源信息。比如说,有号称位于南京西路,面积达180平方米的纯居住精装大平层,总价竟然只要500万;甚至还有总价仅39万的房源。这些房源的价格比周边相邻地段低了很多,如此巨大的价格落差,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探秘上海低价房源骗局,守护你的购房安全 上海“低价房源”大揭秘:是馅饼还是陷阱?

看到这样的信息,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房子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记者带着疑问展开了观察。结果发现,这类视频中展示的房源大部分都没有明确地址。有些视频是以第一视角直接在房间内拍摄,还有的则只是几张图片轮流播放。仅仅凭借图片中的那些细节,根本就难以辨别房源的真实性。而且,有的直播主播为了“博出位”,不在直播间带人看房,只是直言:“关注后私信,免费带人看房源。”

探秘上海低价房源骗局,守护你的购房安全 上海“低价房源”大揭秘:是馅饼还是陷阱?

为了进一步探清“低价房源”是否真实存在,记者随机联系了一位博主。记者发现,对方所提供的联系方式中,不管是“立即预约”还是“电话联系”,都要求顾客留下个人手机号等真实信息。

探秘上海低价房源骗局,守护你的购房安全 上海“低价房源”大揭秘:是馅饼还是陷阱?

记者选中了一套被推荐的“南京西路180平方米纯居住精装现房,总价500万元”的房源。然而,当和中介经理约定一同实地看房后,却被带到了武定路上的一栋办公楼。中介口中所说的房源是一整层办公楼,被隔成了4间,各自独立。推开大门,会发现房型十分奇怪:号称18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客厅”就占去了120多平方米,中间还突兀地用移动门“隔”出一间“儿童房”,小卧室也是由一间办公室改造而来。房间内,只有一个简易的半开放厨房和卫生间,角落的淋浴房看起来像是临时搭建的。

探秘上海低价房源骗局,守护你的购房安全 上海“低价房源”大揭秘:是馅饼还是陷阱?

为了说服记者购买,该中介还直言价格可以往下“谈谈”。记者以对方“不诚信”为由脱身。可是很快,电话再次响起,对方称在黄浦区马当路上有一套“好房”,可以实地去看。没想到再次抵达现场后,约定位置是一处绿地,周围根本没有楼盘。再次拒绝“专属中介”的忽悠后,记者此后几天,不断接到各种房产推销的电话,简直不胜其扰。

实际上,记者的这种经历并非个例。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也经历了类似的“套路”。还有网友被中介要求交押金,然而转账之后,却直接被中介拉黑,落得个“人去房空钱泡汤”的下场。

探秘上海低价房源骗局,守护你的购房安全 上海“低价房源”大揭秘:是馅饼还是陷阱?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的“低价房源”,往往“虚大于实”。而这些短视频的“高流量”,通常是由疑似“水军”账号不断留言、发弹幕“炒”起来的。房产从业者提醒消费者,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不论在哪个平台,如果房产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就一定要警惕是否为“虚假房源”。目前,网上所谓的“低价卖房”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黑灰产”。有的以“商住两用”来冒充“纯住宅”,还有的是为获取购房者个人信息,甚至一步步将购房者拉入精心设计的骗局,牟取钱财。

专业人士还给出建议,市民应尽量选择业界认可的“大平台”。一方面,大平台有内部自查自纠资质;另一方面,房地产是交易频率较低、交易金额巨大的行业。一般来说,大品牌和业内资深房产经理都会更爱惜自己的羽毛,不会为了一两套房产的成交,而“知假造假”欺骗消费者。若发现虚假宣传,应及时截图或录音,作为后续维权依据。

此外,在3月12日,上海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信息发布的工作提示》,明确提出,依据管理部门要求,为规范新媒体平台房源内容,打击编造发布不实房地产信息的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和良好房地产市场秩序,要求各房地产经纪企业规范房源信息发布。

本文通过记者的调查和网友的经历,揭示了上海社交平台上“低价房源”背后的虚假骗局,指出这已发展成为行业“黑灰产”。业内人士和专业人士给出了消费者购房的相关建议,同时上海房地产行业协会也发布了规范房源信息发布的工作提示,提醒消费者在购房时要保持警惕,选择可靠平台,避免陷入虚假房源的陷阱。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441.html

(0)
marjoriemarjorie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