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这些药遇热会影响疗效

吃药时送服药物的水温问题,指出有些药物遇热会发生理化反应影响疗效和安全性,进而详细介绍了多种不能用热水服用的药物及其正确服用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吃药的时候,都是用什么样的水来送服药物的呢?相信不少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热水”。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有些药物遇热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理化反应,这些反应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对用药的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这类药物不宜用热水(>40℃)冲服,只能用温水或冷水服用。

那么,具体有哪些药物不能用热水服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同时也可用于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当我们服用奥司他韦颗粒时,正确的做法是应用温开水(≤40℃)将其完全溶解后再口服。

琥乙红霉素颗粒

琥乙红霉素颗粒是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服用该药物时,应将其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凉开水,待其溶解并摇匀后再口服。

阿莫西林颗粒、干混悬剂

阿莫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β – 内酰胺类抗生素容易水解,水解后的物质不仅会失去抗菌活性,而且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所以,服用阿莫西林颗粒时,应用冷开水冲服,并且需尽快服用。而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时,应将其置于适量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后服用。

氨溴索颗粒、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氨溴索可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因而能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服用盐酸氨溴索颗粒时,应用室温水溶解,并且在餐后服用。乙酰半胱氨酸的化学结构中的巯基可使黏蛋白的双硫键断裂,降低痰黏度,使痰容易咳出。服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时,应加少量温水溶解,混匀服用,或直接口服。

维生素类药物

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遇热后易被氧化还原分解,从而失去药效。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非处方药)时,应用冷开水或温开水一杯(约200毫升)冲服。同理,含有维生素C的复方制剂,包括保健品,也需用冷开水或温开水冲服。

孟鲁司特

孟鲁司特稳定性差,在氧化、光照、高温等条件下均可产生降解。所以,打开包装袋以后,应在15分钟内服用。服用孟鲁司特颗粒时,可直接服用,也可与一勺室温或冷的软性食物(如苹果酱)混合服用,或溶解于一茶匙室温或冷的婴儿配方奶粉或母乳服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应将其溶解于除婴儿配方奶粉或母乳外的其他液体中服用,不过服药后可以饮水。

益生菌活菌制剂

通常情况下,活菌不耐高温,用开水冲泡或送服可将其杀死,从而失去治疗作用。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时,可用温开水(≤40℃)或牛奶冲服,也可直接服用。服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时,吞咽困难者可打开胶囊,将药粉加入少量温开水(≤40℃)或奶液混合后服用。

琥珀酸亚铁颗粒

亚铁离子(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当其水溶液与空气接触时,亚铁离子会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服用琥珀酸亚铁颗粒时,应在餐后用温水冲服。勿用热开水冲服,以免影响吸收。同时,服用时忌茶,以免被鞣质沉淀。

复方胃蛋白酶颗粒

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是常用的酶类药物。酶是有活性的蛋白,遇热会变性凝固,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因此,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应置于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密闭保存,不宜用热水冲服。

含挥发油的中成药

茴香、藿香、干姜、薄荷、冰片、姜黄、肉豆蔻、荆芥等中药中的挥发油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遇热容易挥发和分解。很多中成药颗粒、冲剂中都含有挥发油,服用时需注意勿用热水冲服。

以上这些关于服药水温的知识点,大家都记住了吗?

你知道吗?这些药遇热会影响疗效

本文围绕吃药时送服药物的水温问题展开,强调了部分药物遇热会影响疗效和安全性,不能用热水冲服。详细列举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等多种药物及其正确服用方法,提醒大家在服药时要注意水温,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1754.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