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新版总规聚焦翠亨新区,开启湾区发展新篇章

本文围绕《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展开,着重阐述了翠亨新区在这份规划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从东承发展、深中联动、文化生态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翠亨新区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布局。

近日,《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规》)正式印发。这份意义重大的文件,将成为指引中山未来10年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指南。在《总规》里,翠亨新区被直接提及超过20次,它与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一同被列为城市“三核”。而且,相较于另外“两核”,翠亨新区的地位更为突出。在《总规》第三章“总体空间格局与底线管控”中,专门提出实施“筑核”战略,并对翠亨新区的开发格局进行了细致的部署。

近年来,中山获批成为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又有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有力支撑,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的步伐持续加快。翠亨新区作为中山对接深圳、香港等珠江口东岸城市以及参与“黄金内湾”建设的关键支点,在中山乃至大湾区的发展格局中,其战略角色愈发凸显。此次中山发布的新版《总规》,对翠亨新区的发展定位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

关键词:东承发展

打造深中一体化发展首要承载区

自深中通道通车近9个月以来,中山与深圳的互动日益频繁且深入。近日,全国首个跨区域产业并购服务平台——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委金融办、深圳证券交易所等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力量都参与其中。

翠亨新区作为深中通道的登陆点,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和最前沿,在融入大湾区发展方面始终走在前列。近三年来,在众多深中联动的项目中,总能看到翠亨新区的身影。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超过80%的规划范围位于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内。此外,翠亨新区积极“先行先试”,与深圳宝安、龙华实现了超30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还在全市首创出台了《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对标深圳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4—2025年)》等举措。

中山新版总规聚焦翠亨新区,开启湾区发展新篇章

翠亨新区马鞍岛。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对于深中产业协作的布局,中山新版《总规》着墨颇多。文件提出要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以中江高速—南中高速—穗深通道、中开高速—深中通道、多条城际轨道和东西向城市快速路为支撑,构建贯通中心城区与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的城市发展轴,形成深中产业拓展走廊核心承载区。

科创将是深中产业联动的核心内容,也是翠亨新区面向湾区发展的新任务。《总规》提出实施“筑核”战略,并单独成段介绍如何建设翠亨新区。要以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翠亨新区。其中,马鞍岛片区重点强化科技创新功能,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南朗片区则高标准规划建设主题产业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机器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科技型、创新型制造业。通过“筑核”,中山将重点强化翠亨新区的“科创标签”。

此外,《总规》还明确了“共建高端产业合作空间载体”的方向,通过加强与深中通道门户区、深圳机场临空经济区等紧密联系地区的产业链合作,实现协同互补发展。具体措施包括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推动翠亨新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对接合作,新增和盘活连片产业用地,支持深圳优势主体在中山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孵化产业化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科创产业,翠亨新区在中山的内部产业版图中也承担着重要的发展使命。在制造业方面,中山将构建“重大产业平台—产业基地(主题产业园)—产业社区”和“弹性工业用地”的“3 + 1”制造业空间体系,集中资源打造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等大湾区一流平台;在服务业方面,将构建“双核支撑、多区联动、多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格局,其中“双核”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定位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度集聚优化发展的两大核心战略支撑区。

关键词:深中联动

打造珠江西岸陆海空客运转换中心

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和“黄金内湾”规划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乃至整个大湾区进行快速有效的连接,已成为中山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数据来看,中山与深圳、大湾区各大城市的交通连接日益紧密。近日,与深中通道同步开通的深中跨市公交专线公布了最新客流数据,该专线累计客运量已突破200万人次,是目前大湾区内热度最高的跨市公交专线之一。

《总规》在交通内容板块对强化对外交通网络提出了具体计划。在陆路方面,中山将加强跨江通道“硬联通”,保障深中通道等重大跨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中开高速、南中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布局深中公交综合换乘区,开通班次密度高、换乘便捷的跨市公交服务,增加定点通勤公交线路;推动中山至深圳的高速铁路直连通道,谋划与预控深南中城际(深大城际西延线)、深珠城际中山支线、深南高速(伶仃洋通道)等通道。上述陆路交通大多与翠亨新区直接相关。

在水路方面,自新中山客运口岸迁至马鞍岛后,翠亨新区在水上交通方面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中山客运口岸搬迁后运行首个100天,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超20万人次,成为港澳旅客进入中山的重要门户。《总规》提出,中山接下来将强化与深圳港的业务协同,依托新中山港客运口岸,开通至深圳福永码头、前海码头、蛇口码头、香港中港城、海天码头等快速水上客运航线。

中山新版总规聚焦翠亨新区,开启湾区发展新篇章

新中山客运口岸。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空运方面,翠亨新区是大湾区低空飞行探索的重要区域。《总规》提出,将在岐江新城与马鞍岛布局直升机起降点,加强与深圳的通用航空衔接,支撑低空经济发展。未来的目标是依托新中山港客运口岸,打造珠江西岸陆海空客运转换中心。

在海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基础上,翠亨新区将布局参与湾区生活和服务联动的新场景。《总规》提出,在翠亨新区探索建设深中跨界生活服务设施共享地区,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图书馆、博物馆等“一卡通”,打造深中“30分钟生活圈”;与深圳共建跨市职住生活圈,推进生活服务的区域一体化;依托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重点区域,优化配置承载国际交往功能的会展博览、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体育活动、旅游观光等场馆设施,形成具有大湾区一流水准的国际性活力节点。

关键词:文化生态

翠亨村纳入中山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

作为指引中山未来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总规》对中山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规划,其中包括历史人文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而这两方面也是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最具特色的区域标签。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总规》在“市域总体保护结构与山水格局”部分提出,构筑市域 “两心一带、一圈七区”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总体结构,其中“两心”为历史城区、翠亨村。同时,利用孙中山、郑观应等中山历史名人以及岐澳古道、历史村落等旅游资源,打造展现中山从山到海、从海跨洋的“香山古韵”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

在生态环境方面,翠亨新区是中山海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同时拥有独特的湿地和红树林资源。这些生态元素将成为中山重点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象。中山将建好管好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崖口地方级湿地公园等湿地公园,严格保护红树林湿地,以崖口红树林湿地为重点,减少人为污染干扰,拓展生物多样性。同时,中山将对横门水道等两岸国土空间开发建设进行严格控制,引入碧道、绿道等基础设施,重塑岭南水乡风韵,并沿洪奇沥水道—翠亨新区滨海地区,串联横门水道出海口、翠湖湿地公园、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以及生态海岸带等要素,形成“洪奇沥—滨海生态廊道”。未来,在深中通道西登陆点,距离深圳前海半小时车程内,中山将形成一个山水城共生、蓝绿交织的湾区新城。

本文围绕《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年)》,详细阐述了翠亨新区在东承发展、深中联动、文化生态三个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规划。翠亨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成为中山对接大湾区的关键区域,在产业发展、交通建设、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未来有望在大湾区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081.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