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大伟在一个位置上待了十年,原本晋升无望,且有喜欢听部下低声汇报的嗜好,后因掏耳朵捅破耳膜听力下降,由此带来一系列工作方式的改变,最终在年底被提拔的故事。
在县委组织部,有一位年逾四十的副部长,他叫郑大伟。时光匆匆,郑大伟在这个副部长的位置上,已经稳稳地坐了整整 10 年。对于主管人事工作的他来说,心里跟明镜似的,到了这个岁数,再想得到提拔,那简直就如同做梦娶媳妇——不切实际。不过,郑大伟心态很好,早就想通了这一点。他常常安慰妻子道:“一个人能不能升官,那都是命中注定的,争也没用。咱们工作环境不错,家庭和睦,孩子又聪明,全家身体健康,这可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好。”
然而,郑大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嗜好,那就是喜欢听部下们低声汇报工作。这个嗜好,显然与官场的规则不太相符,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他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就是怎么也改不掉。尽管如今的郑大伟已经把一切都看得很透彻了,但他还是享受部下们凑到耳边小声汇报的那种感觉。在那样的氛围里,他能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殊体验。他觉得,只要自己不贪污、不侵占、不搞特权,这点小个性算不了什么,就算有点问题也无所谓了,反正自己也升不了官。
于是,每当有部下笑容满面、轻声推门走进他的办公室时,郑大伟总会用眼神示意对方把办公室的门关上。然后,他会不紧不慢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根牙签,一边悠然自得地掏着耳朵,一边眯着眼睛,认真地听对方汇报。那副神情,仿佛沉浸在某种美妙的境界中。汇报的内容大多是工作上的事情,但也不排除有人会趁机打小报告。组织部里的人对他的这种行为议论纷纷,大家都在私下里嘀咕:“不能大声说的事,能是光明正大的事吗?不敢把门开着说话,这正常吗?”不过,没有人敢把这些话当面说出来。
要是郑大伟一直保持这个嗜好,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谁也没想到,有一次,郑大伟在掏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把耳膜捅破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偷偷跑到医院,又是吃药又是打针。虽然最后病治好了,但是听力却大不如前。从那以后,部下们再进来低声汇报工作时,他根本就听不清了。有一次,黄岗乡乡长轻手轻脚地闪进办公室,主动把门关上后,笑容满面地正小声说着什么。突然,郑大伟一声大吼:“你有什么话就大声说嘛,别像蚊子苍蝇一样哼哼唧唧的!”
这一吼,可把黄岗乡乡长吓了一大跳。乡长圆睁双眼,一脸莫名其妙地望着郑大伟,支支吾吾了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郑大伟接着说道:“别觉得我是领导,你们就不敢大声说话。咱们都是同事,都是朋友,都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公仆,只不过岗位和职务不同罢了。今后可别再这样了。”
从那以后,到郑大伟办公室汇报工作的人,说话的声音果然都提高了一些。这一变化,让组织部里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大家一致认为,郑副部长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那些打小报告的人深恶痛绝了,终于像个光明磊落的领导干部了。
听力下降让郑大伟十分烦恼,但他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后来,他发现来办公室汇报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心里琢磨着:不能再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了,得主动到基层去,这样才不会露出破绽。于是,从那以后,郑大伟几乎每周都会到乡下和其他下属单位去转一转,而且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这一转变,更让大家意想不到。大家纷纷感叹:“郑副部长真是辛苦,明明知道自己升官无望了,还这么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这就是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啊!”
这一年年底,县委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组织部部长升任县委副书记,而郑大伟则被提拔为组织部部长,进入了县委常委班子。对于这次人事调整,市里的领导,还有极力推荐郑大伟的县委书记是这样说的:“选拔领导干部,年龄固然是一个考虑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业绩。”说到这里,县委书记盯着与会的常委们,问道:“像郑大伟这个年龄段的正科级干部,还有几个能像他这样为了工作不辞辛苦地东奔西跑?”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后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郑大伟正式接到任命的那天晚上,他多喝了几杯酒。他拉着妻子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说道:“这可真是六十岁生孩子——没想到啊!”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大伟原本晋升无望且有听低声汇报的嗜好,因耳膜受伤听力下降改变工作方式,开始到基层奔波,最终凭借踏实苦干获得提拔进入县委常委班子。故事告诉我们,踏实努力、积极改变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