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梅、莫花美、韦建廷获国家级非遗认定,南宁非遗未来可期

南宁市的梁素梅、莫花美、韦建廷三人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使南宁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增至8人,并分别介绍了三位传承人的突出贡献以及南宁市在非遗保护方面的举措和成果。

近日,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南宁市迎来了非遗传承领域的一则喜讯。南宁市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梁素梅、壮族三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莫花美、壮族会鼓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韦建廷这三位杰出的非遗传承人,被正式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随着他们的加入,南宁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也进一步壮大,增至8人。

梁素梅在广西粤剧界堪称领军人物。她不仅全面且精湛地掌握了粤剧唱念做打的各项技艺,更展现出了创新精神。她大胆地将粤剧与古老的邕剧进行结合,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发展出了独具广西地方特色的表演艺术风格,为粤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梁素梅拥有长达46年的从艺生涯,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主演了50多部脍炙人口的粤剧作品。她主演的粤剧曾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曹禺戏剧奖·剧目奖,她个人也荣获了优秀表演奖。2001年,她凭借新编粤剧《紫金锤》一举夺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广西粤剧界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演员,她的艺术成就令人瞩目。

莫花美一直扎根于农村,她怀着对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热爱,积极投身于民歌的传承与推广工作。她经常参加各类民歌展演和文艺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独特魅力。同时,她走进校园、走进村屯,向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和当地群众普及三声部民歌的相关知识。从2008年至今,她担任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基地负责人和培训班指导老师,多年来兢兢业业地培养传承人才。她累计培养了5名优秀徒弟和6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如今均已熟练掌握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知识及唱法技巧,为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韦建廷作为壮族会鼓第四代传承人,始终致力于壮族会鼓习俗的传承和推广。多年来,他积极参与每年举办的“文化遗产日”广西主题活动以及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在舞台上尽情展现壮族会鼓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一古老习俗的文化内涵。此外,他还自制了500多面鼓,提供给业余鼓队和学校使用。他精心培养了3000多名会鼓手,为壮族会鼓习俗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年来,南宁市对非遗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非遗的社会可见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和具有可持续性。为了助力南宁本土戏曲的活态传承,南宁市计划在新会书院打造南宁戏曲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文化讲解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本土戏曲文化。马山县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开展各类传承活动,保护壮族扁担舞、马山丝弦戏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南宁市拥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9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184项,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介绍了南宁市梁素梅、莫花美、韦建廷三位传承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现了他们在各自非遗领域的突出贡献,同时阐述了南宁市在非遗保护方面的重视和举措,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彰显了南宁非遗传承和发展的良好态势。

原创文章,作者:Sebasti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085.html

(0)
SebastianSebasti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