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济南高新区泰豪军创产业园举行的低空产业发展论坛暨低空飞行器展演展开,详细介绍了无人机在消防、农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反制无人机系统及设备的功能,以及济南在低空经济赛道的发展成果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情况,并探讨了济南如何打造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3月20日,一场聚焦低空产业发展的盛会——“低空经济赋能 军创力量崛起”2025年低空产业发展论坛暨低空飞行器展演在济南高新区泰豪军创产业园盛大举行。活动现场,多款应用型无人机精彩亮相,集中展示了低空飞行器在消防、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无人机市场已然成为热门赛道。济南作为一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城市,如何在这个赛道中解锁细分领域的应用新姿势,激活自身的产业密码,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生产效率提高15倍,“旱地拔葱”拉来经济效益
20日下午,展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一架架加挂装备的无人机陆续起飞,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展示。携带灭火弹的无人机犹如空中卫士,绕场一周后,精准地将灭火弹投向目标区域,并在半空引爆,瞬间喷洒出灭火物质,展现出强大的消防能力;物流无人机则如同敏捷的信使,将场上的货物轻松吊挂后,“旱地拔葱”般迅速完成起飞动作,突破地理限制,实现高效运输;携带40公斤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空中有条不紊地展示着施肥过程,仿佛一位勤劳的农夫,为农田带来生机。
山东风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宝时杰告诉记者,无人机应用到农业领域后,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按照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的方法,一亩地需要15 – 20分钟,而无人机仅需1 – 2分钟就能完成。满载40公斤农药的无人机可一次性对40亩地喷洒农药,生产效率至少提高了15倍。
通过现场展演可以发现,无人机在城市管理与服务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协助执法、监测环境,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在应急消防领域,无人机能够深入危险区域,快速获取火情信息,并实施有效灭火;在物流配送中,无人机突破地理限制,实现高效运输;在农业林业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无人机多用于施肥、植保等工作。
目前,国内多座城市都在积极发力无人机应用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去年8月,北京市首条常态化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在八达岭长城投入运行,游客扫码下单后短时间内即可收到餐食、雨具等物资。去年国庆假期期间,美团无人机长城航线的日均订单量环比节前周末时段增长超过1100%。广东省广州市则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在低空经济领域“领飞”,在无人机领域,出现了电子五所、极飞科技、亿航、华科尔、优飞科技、成至智能等多家致力于检测、农业、工业、物流、消防、表演和外挂系统的知名制造和运营企业。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国内民用无人机产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相关产品加速迭代。
济南造反制装备亮相,让“黑飞”无处可飞
在展演现场,除了无人机的精彩应用,反制无人机系统及设备也吸引了众多目光。山东科享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无人机反制枪,是专为低空安防领域研发的定向电磁压制装备。该装备有效侦测半径达到3000米,反制半径达到1500米,可切断“黑飞”无人机导航链路与图传信号,3秒内实现迫降、驱离或悬停。
山东神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激光防御系统,则能锁定数百米空域的无人机,并在远距离完成对目标的驱离。
山东科享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星告诉记者,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随之而来的“黑飞”现象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反制无人机设备通过检测、识别、跟踪和干扰等手段,能够有效应对无人机安全威胁,保障安全。王智星认为,无人机反制需求增加后,反制无人机装备的发展有了较大市场。
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3年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份额达70%。随着无人机“黑飞”频频发生,对无人机反制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近期公布的市场数据来看,反制无人机领域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趋势不仅为反制无人机行业带来了商业机遇,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升级。
角逐低空经济热门赛道,百米空中有发展新动能
记者梳理发现,济南目前已在热门的无人机赛道中取得一定成果,并在近期不断解锁应用新姿势。今年1月,济南首条低空物流线路试航成功,满载快件的无人机从长清区平安街道的快递分拨场地驶向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1月底,济南首条无人机外卖配送航线试飞成功;3月,济南首批无人机低空医疗物资运输专用航线正式运行。
其实早在低空经济热潮来临之前,大疆行业应用合作伙伴济南赛尔就已将无人机应用于河道巡检、建筑垃圾巡查、桥梁施工监督等城市建设管理场景。
济南加大在低空经济细分领域的应用,是看中了无人机市场的发展前景。无人机产业作为我国低空经济的主力军,已在多个领域领先全球。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3 – 2024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数达198.7万架,比2023年底增加72万架;共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22万本,比2023年底增加13.9%。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2023年,我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317万架,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超510亿元,同比增长近60%。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低空产业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至8月份,全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1946.1万小时,同比增长15.6%。
对于无人机在济南的广泛应用,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无人机的普及是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机的性能和安全性大幅提升,成本却不断降低,这使得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无人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
向“优等生”看齐,打造有竞争力的济南模式
随着无人机市场规模的扩大,国内多地开始建设无人机产业集群。记者梳理发现,作为全国无人机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广东省深圳市已拥有17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企业,包括大疆创新、道通智能等知名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在陕西省西安市,已有从事设计研发、关键原材料生产、无人机整机制造、组件制造、地面系统和无人机应用服务的相关企业657家;在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的安徽省芜湖市,200多家通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无人机行业发展。广州市在今年1月发布了《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聚焦空域、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发展、应用场景等关键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将探索智慧物流新模式,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物流配送试点等内容纳入《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 – 2027年)》等政策文件。此外,贵州省对无人机试验试飞基地等重大项目也予以支持;江西省则鼓励开展无人智慧化电站运维系统研究等,以打造出优势产业。
在低空经济发展的上半场,山东省也陆续出台政策支持相关产业,并在其中提及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其中,《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提出,到2027年,商业化应用场景丰富多元,形成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开通5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和20条以上城际无人机物流航线。具体到济南市,《济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到,以争创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示范为目标,以低空制造为核心,以应用场景为牵引,聚焦无人驾驶航空器等领域,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王忠武表示,与其他城市相比,济南在无人机应用上可圈可点,特色无人机产品的推出有望提升济南在全国无人机产业中的地位,但济南在无人机产业规模和高端科研资源集聚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引导。王忠武认为,通过深度挖掘无人机在工业、农业、文旅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将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格局中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的济南模式。
本文通过对济南低空产业发展论坛暨低空飞行器展演的报道,展示了无人机在多领域的应用成果以及反制无人机装备的重要性。济南在低空经济赛道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有提升空间。通过挖掘应用潜力和加强产业链协同,有望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济南模式,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Kenned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