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瑮”字:乳钉纹与栗纹玉石的文化密码,寻踪“瑮”字:东汉文献中的玉石奥秘

本文围绕“瑮”字展开,介绍了其字源演变、造字本义,结合东汉《说文》和《玉论》对“瑮”字的不同描述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古代人们对玉石颜色的描述方式,最后给出了“瑮”字的古文释义。

探秘“瑮”字:乳钉纹与栗纹玉石的文化密码,寻踪“瑮”字:东汉文献中的玉石奥秘

乳钉纹;栗纹玉石

存疑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瑮”(读音:lì),它是一个形声字,本字写作“ ” 。从王(玉),这里的“王”旁其实代表着与玉石器相关的事物;从栗声,“栗”指的是栗树,而在这个字中引用了“栗子果实”的引申义。“瑮”字目前最早出现在东汉《说文》的小篆当中。

其造字本义为乳钉纹或者栗纹玉石。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里记载:“瑮,玉英華羅列秩秩也。”意思是说“瑮”与玉石那种华美的排列状态有关。

东汉王逸在《玉论》中对玉的颜色进行了描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也就是说,玉的颜色有像鸡冠一样红的,像蒸熟栗子一样黄的,像切断的油脂一样白的,像纯漆一样黑的,这被视为玉的标准特征,而对于青玉却没有特别的说法。在当时,青白色的玉比较常见,黑色的玉偶尔能见到,而黄赤色的玉几乎没有。

依据《说文》的描述,“瑮”字应该是指玉器表面呈现出的半球状凸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乳钉纹”;要是按照《玉论》的说法,“瑮”字则应该是指熟栗色的玉石器或者带有“栗纹”的玉石器。

在古代,人们常常借助自然界的颜色来描绘玉石器的颜色,“熟栗色”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描述方式。熟栗色类似于煮熟后的栗子的颜色,它处于棕色和红色之间,带着温暖的色调。

然而,根据对“玉旁字”的理解,“玉旁字”一般不是用来描述玉器颜色的。就算有稍微关联的,也是用于描述玉器的纹理。通常声符是对玉器形制的补充说明,比如“璜、珠”等字,是用声符来描述玉器的形状,而不是颜色;“瑞、琉、珊、瑚、瑶、玻”等字,则是以声符来描述玉器的性状,像质地、纹路、固液态等方面。

古文释义

在古代韵书【廣韻】【集韻】中记载,“瑮”字读音为“力質切”,音同“栗”。

【說文】中提到,“瑮”本字写作 ,其含义是玉英華羅列秩秩也。

【逸論語】中有“玉粲之璱兮,其猛也”这样的表述。

本文主要对“瑮”字进行了深入探究,从其字源演变、造字本义,到结合东汉文献对其含义的不同解读,还探讨了古代对玉石颜色的描述方式以及“玉旁字”的特点,最后给出了“瑮”字的古文释义,让我们对“瑮”字所蕴含的古代玉石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413.html

(0)
ZacharyZachary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