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岁警营老兵王培增:用坚守书写刑侦热血篇章 王培增:以五字战法和担当精神,为群众撑起平安蓝天

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四中队一级警长王培增的先进事迹。从军装到警服,他坚守刑侦一线 19 年,凭借着军营精神、创新机制、薪火相传的精神和无悔的忠诚,在刑侦工作中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群众心中的“平安守护者”和年轻民警的榜样。

53 岁警营老兵王培增:用坚守书写刑侦热血篇章 王培增:以五字战法和担当精神,为群众撑起平安蓝天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青岛城阳区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位两鬓有些斑白的老民警,带着年轻同事们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四中队一级警长王培增。他是让犯罪分子胆寒的“刑侦利剑”,是深受群众赞誉的“平安守护者”,更是年轻民警心中的“定海神针”。从穿上军装到换上警服,从哨位到战场,这位 53 岁的警营老兵,用 19 年、6000 多个日夜的坚守,在新时代的刑侦战线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热血传奇。

淬火成钢:军营精神熔铸刑侦利剑‌

“案件不破,发动机就不能熄火!”初次见到王培增时,他刚刚结束连续 36 小时的跨省追捕。那警服上的褶皱,还有眼中的血丝,都默默地诉说着他与犯罪分子之间的激烈较量。作为城阳公安刑侦战线上的一员,王培增宛如一把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利剑”。长期奋战在刑侦一线的他,见识过各种各样的案件,身处过惊心动魄的场景,面对过穷凶极恶的歹徒,但他从未有过退缩之意。哪怕身负伤痛,他也总是冲锋在前。

2005 年,王培增从某部侦察兵转业后加入了公安队伍。这位曾经执行过特殊任务的侦察尖兵,巧妙地将军事素养转化为刑侦智慧。他把战术地图演变成案情沙盘,用战场思维去破解犯罪密码,还带着笔记本走遍辖区的每一条背街小巷。短短几年时间,他就从一名“刑侦新兵”成长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破案能手。

53 岁警营老兵王培增:用坚守书写刑侦热血篇章 王培增:以五字战法和担当精神,为群众撑起平安蓝天

2024 年盛夏,在王家女姑的一个小区门口附近,一名女子的手机被一名年轻男子抢走。从监控画面中可以看到,嫌疑人逃窜的拆迁区乱石嶙峋、地形十分复杂。“跟着我!”王培增带着 2 名辅警迅速包抄合围。在激烈的搏斗中,他的双膝被碎石割得鲜血淋漓,但他依然死死地钳制住歹徒。当受害女子接过失而复得的手机时,这位铁汉只是摆了摆手,淡淡地说:“这是我们的本分。”从警以来,这样的惊险时刻他经历了很多次,膝盖上深浅不一的疤痕,成了他“拼命三郎”精神最震撼的勋章。

53 岁警营老兵王培增:用坚守书写刑侦热血篇章 王培增:以五字战法和担当精神,为群众撑起平安蓝天

2024 年 5 月初,城阳分局接到多起入室盗窃案的报警。通过细致的现场勘察和深入的走访调查,一名装扮妖艳、身着长裙、留着披肩发并佩戴口罩的“女子”进入了警方的视线。然而,王培增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在反复甄别视频画面后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尽管这名“女子”外表女性化,但其走路姿势和仪态却与普通女性大不相同。据此,王培增怀疑这名“女子”实际上是男子假扮的。根据他的这一判断,案件中的迷雾迅速被拨开,最终顺利将陈某抓获。原来,陈某为了逃避打击,故意蓄起长发,并购买丝袜短裙进行精心伪装,但终究还是没能逃脱王培增那双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

机制创新:五字战法催生破案加速度‌

53 岁警营老兵王培增:用坚守书写刑侦热血篇章 王培增:以五字战法和担当精神,为群众撑起平安蓝天

作为刑侦队伍中的“老兵”,王培增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他勇当争创佳绩的“排头兵”,争当业务学习的“领头雁”。他不仅工作能力出众,还善于思考和总结。他所带领的警组在侵财类案件破案率上一直稳居全区第一,打击绩效也名列全区公安机关前列。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凝聚着王培增创新实践的“熟、细、快、专、防”五字工作法。

“熟”是基本功。接到案件后,他不仅会在第一时间掌握案件的基本情况,还会深入了解案件发生的背景、动机以及嫌疑人的特征等。这种对案情的熟悉,让他在侦查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案件的突破口。“细”是杀手锏。在对案件进行侦查时,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敏锐,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2024 年 8 月份,在侦办一起扒窃案时,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发现嫌疑人不止 1 个,并顺藤摸瓜抓获了另外 2 名团伙成员,一举打掉了一个扒窃团伙。“快”是生命线。他倡导快速响应,以快制胜,迅速破案。在他的推动下,中队建立完善了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案件,能够迅速组织警力开展侦查工作。去年 9 月,在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件时,仅用 2 天时间就抓获了嫌疑人并追回了被盗的 19 部手机。“专”是突破口。专业的侦查技能和精准的打击手段是侦查破案的关键。针对不同的案件,他积极学习研究相关的侦查理论,在学习中悟透办案规律,逐步掌握了一套精准判断与打击的工作模式并运用于实践。“防”是治本策。他联合辖区派出所共同开展巡逻防控、定期进社区宣讲。2024 年以来,王培增所在辖区的小案发案率同比下降了 33%以上。

“每个案件都是考题,群众满意才是满分答卷。”在日常工作中,王培增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常说,服务群众的事都是“小事”,但在处理这些“小事”时,他从不马虎懈怠,总是将其视为“大事”来办。他坚持“小案快侦,现案即破”的原则,去年帮助冯女士找回“遗失”手机,他带队筛查 18 小时监控;侦办王先生手机店被盗案时,他一昼夜连续奋战,最终锁定并抓获嫌疑人。近年来,20 余面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王培增和同事们迅速破案、尽职尽责的感激之情。

薪火相传:铁军摇篮培育刑侦生力军‌

53 岁警营老兵王培增:用坚守书写刑侦热血篇章 王培增:以五字战法和担当精神,为群众撑起平安蓝天

遇到危险时,总把年轻同事挡在身后,这一“习惯”让王培增的同事们印象深刻。之前,流亭街道的黄女士家中被盗,损失了手饰和现金 2000 多元。接到报警后,王培增再次带领队员迅速赶赴现场,展开现场勘查和走访调查工作。经过 20 多个小时的奋战,他们最终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及轨迹。在蹲守多日后,王培增担心嫌疑人会铤而走险,于是毫不犹豫地把同事挡在了身后,第一个冲进了嫌疑人的藏身之处。原本打算反抗的嫌疑人,被王培增的气势所震慑,最终束手就擒。事后,王培增淡然地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些,但我比年轻同事有更丰富的经验,会更好地应对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这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位老刑警的坚定与担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王培增的建议和带动下,中队的老民警及骨干民警与新民警、新队员结成互学对子,在具体工作中共同进步。每周组织一次培训,结合办案中的难点邀请大队骨干进行讲课。每次案件侦破后,组织一次复盘活动,肯定做法、检视不足,提升案件侦查质效。同时,在侦办复杂重大案件中,充分发挥队员们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刑侦四中队的整体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了一支打击侵财犯罪的“尖刀中队”。中队的每一名民警均能独当一面,先后有 1 人荣立个人二等功、3 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 名辅警被评为星级辅警。

忠诚无悔:万家灯火照映初心长明‌

53 岁警营老兵王培增:用坚守书写刑侦热血篇章 王培增:以五字战法和担当精神,为群众撑起平安蓝天

在深夜的办公室里,王培增抽屉里泛黄的病历本和药盒静静地躺着。双肾结石、慢性胃炎,这些“职业病”记录着一名老刑警的奉献。出于对人民警察这份职业的热爱,53 岁的王培增废寝忘食,力争将案件尽快侦破。多年的饮食不规律和操劳,让王培增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小毛病,但与他热爱的刑侦工作相比,他觉得这些都不值一提。

2023 年的一天,王培增正在值夜班,突然他感到腹部不适。因为之前肠胃就不好,他没有太在意。但是过了不久,他的腹部剧烈疼痛,同事发现异常后,赶紧把他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他根本不是肠胃炎,而是双肾结石,需要立即手术。手术出院后,王培增想到还有案子需要自己去办,根本坐不住。“住院期间,王大哥一心想着案子,吃不好睡不好,在家休息了没几天,就赶到单位上班了。”一名同事说。

面对凶暴的歹徒、艰难的案件,王培增不曾害怕,但他也有一些害怕的事情:他怕赶赴案发现场不够及时,怕案件研判不够细致,怕抓获嫌疑人不够迅速,怕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不能坚守在自己热爱的刑侦一线,也怕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对家庭的照顾不够……“身为警察,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必须做到每起案件都有回应;作为刑警,破案打击犯罪、追赃挽损是重中之重。既然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它,更要对得起群众给予的信任!”王培增坚定地说道。

从青丝到白发,从橄榄绿到藏青蓝,王培增用热血浇筑平安基石。当被问及还能在刑侦一线坚持多久,他望着辖区闪烁的万家灯火笑道:“只要群众还需要,我这台‘发动机’就永不停转!”

本文通过讲述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四中队一级警长王培增的故事,展现了他从军营到警营的坚守与转变。他凭借着军营精神铸就刑侦利剑,创新五字工作法提升破案效率,注重培养年轻民警,同时不顾身体病痛坚守岗位。王培增用 19 年的时间诠释了对刑侦工作的热爱和对群众的忠诚,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守护平安的事业中。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716.html

(0)
StevStev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