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介绍了江门这座与水相伴的城市在水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展现江门人水和谐的景象,阐述其在河湖治理、水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而3月22 – 28日,则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在这样一个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时刻,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座与水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江门。
江门,这座以“江”命名的城市,仿佛从诞生之初就与水紧密相连。西江、潭江宛如两条灵动的丝带,穿城而过,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味和生机。
当你漫步在江门东湖旁,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便会呈现在眼前。湖面之上,碧波荡漾,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群鸟在湖面上空翻飞,时而俯冲,时而盘旋,为这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分灵动。湖底,水草迷漫,随着水流轻轻摇曳,清澈的湖水可以清晰地映照出周围的景象。湖畔,人们欢声笑语不断,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惬意地欣赏风景,构成了一派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
绿色,已然成为江门发展的最鲜明底色之一。走进江门水道新会段,这里水清岸绿,鱼儿在浅底自由自在地穿梭,水草丰美,仿佛一片水下的森林。草地上,一顶顶帐篷如花朵般绽放,人们在这里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儿童乐园里,孩童们嬉笑玩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面,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
再看看蓬江天沙河(园山湖),全长15.17公里的碧道被绿意环绕。堤岸两旁,树木葱郁,枝叶繁茂,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漫步。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处可见,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福祉。
2024年,位于天沙河上游的蓬江智水展示中心获评首批省级水情教育基地。这不仅是对江门在水情教育方面工作的肯定,也为推动更多人了解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提供了重要平台。
为了推动河湖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江门积极对标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标准,以整河整湖为治理单元,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这一系列举措,为江门探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板路径。
在水经济发展方面,江门更是走在了前列。在全省率先出台河道经营管理权改革试点方案,推动全省金额最大的“节水贷”“取水贷”落地江门,印发全省首批地市级水经济发展规划,上线全省首个水经济推介平台……江门致力于将水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生态好水”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金融活水”,做活“水文章”。
江门市结合碧道建设,在构建生态滨水空间的同时,充分挖掘沿线及周边资源,引入水经济新业态,打造充满活力的滨水经济带。
开平大沙河水库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里采用“鱼类立体放养、生物链净化水质”模式,不仅改善了水质,还连续三年举办大沙河水库捕鱼节,共吸引游客超6万人次,带动周边乡村餐饮、交通、民宿等行业增收超50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
恩平天露湖“哺”鱼欢乐节活动,筹集1900万元助力属地教育事业发展。台山依托大隆洞水系优质水资源,建成世界最大的鳗鱼养殖生产基地。江门还大力发展内河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培育一批规上船舶企业,并稳步推进航道等级和通航能力提升。
水是生命之源,优质水生态惠及千家万户。江门今年以来,将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举措,探索开展绿色金融改革,推进水利风景区创建,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和绿美碧带建设。
此外,江门还将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人文底蕴,统筹谋划县级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探索发展“以水养水”“以水兴城”新业态,不断增强河湖治理发展内生动力,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幸福河湖,为江门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潮涌侨都势正劲,扬帆奋进正当时。站在新征程上的江门,正不断掀起绿色发展热潮,书写着产业共江水一色,城市与创新齐飞的现代化新华章。
本文围绕江门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背景下的水生态与水经济发展展开。介绍了江门人水和谐的美丽景象,阐述其在河湖治理、水经济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还提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江门充分发挥水生态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正朝着绿色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致力于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Nel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