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新圩镇湘莲种植基地开启春种作业的情况,介绍了当地湖洋田此前撂荒的问题,以及镇党委政府等多方合力引进湘莲种植,解决耕种难题、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
在兴宁市新圩镇新丰村的湖洋田里,兴宁市莲亿农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湘莲春种作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片“耕”新景象。近日,兴宁市新圩镇的湘莲种植基地正式拉开了播种的序幕。近2000亩曾经的湖洋田,如今已悄然变身成为莲子池。
记者来到新圩镇新丰村,只见一摞摞湘莲种苗整齐地堆放在田头,农户们脚蹬长长的防水靴,正小心翼翼地将一节节藕种插入田中。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彭忠权介绍说:“这片田地都是湖洋田,两边环山,过去种地收益十分低下,已经撂荒多年了。”
据彭忠权透露,新丰村的湖洋田多达300多亩,大多处于撂荒状态。2022年,为了响应省、市关于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工作部署,新丰村的党员干部们以身作则,带头复耕了一部分撂荒的湖洋田。“但当年种植水稻,亩产也就三四百斤,效益实在太低,根本无法吸引农户和企业来耕作。”
湖洋田“没人管、没人理、管不了”的困境,并非新丰村独有,新圩镇的其他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新圩镇党委、政府、驻兴宁市新圩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及兴宁市供销联社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与对接。他们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改革举措,积极引进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花石镇的种植大户。在新圩镇的虎洞、蓝布、官峰、寨塘、新丰等村,集约流转了约2000亩土地,开展连片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湘莲种植。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湖洋田耕种难的问题,还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修复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兴宁市莲亿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恩德表示:“湖洋田非常适合发展莲子种植,我们在听说新圩镇有不少这样的湖洋田后,经过充分的考察,最终决定在这里种植湘莲。”2024年12月,他在当地注册成立了公司,开始着手湘莲种植等相关事宜。
为了抢抓农时,及时播种湘莲种苗,新圩镇党委、政府强化了靠前服务。村两委主动与农户对接,集中流转撂荒耕地;当种植户对土地情况不了解时,镇村干部陪同踩点;机耕路不够宽,车子难以到达田头,镇村干部又积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让村民出让一部分土地。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莲亿公司在春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胡恩德告诉记者:“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关怀和贴心服务,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保障了今年春天的播种进程。”他的家乡花石镇是全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莲子贸易集散中心,他从事湘莲种植已有十多年,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因此,他对新圩镇湘莲种植基地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们3月份种下的两个品种分别是太空莲36号、建选35号,产出的莲子品质高、产量大。今年6月中旬就可以陆续采收莲子,采摘期大约3个月左右,而且种植一茬可以收成3到5年,年亩产值可达3000到4000元。”胡恩德还表示,接下来,公司将配套建设莲子加工厂,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乡村要发展,就必须向土地要效益。近年来,新圩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探索农用地整理的新模式、新路径。他们成功引进了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前来投资,推动了7000多亩土地的规模化连片种植,发展了莲子、莲藕、西瓜、丝苗米等特色农业产业,盘活了“沉睡资源”。如今,辖区内的19个村集体收入均超过了10万元。
兴宁市新圩镇针对湖洋田撂荒问题,通过多方合作引进湘莲种植,镇党委政府积极服务保障种植工作。湘莲种植不仅解决了耕种难题、修复生态,还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新圩镇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推进土地整治,引进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实现村集体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marjori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