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领域的新进展,包括英国研究报道的可将大脑言语活动实时转换成有声词汇的新脑机接口技术,美国开发的解决延迟问题的无声脑机接口,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创新成果,医保首次对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同时也指出了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隐私安全等问题以及需要理性发展的方向。
脑机接口,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热门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对科技与人类能力边界的认知。它通过精准获取并解码脑信号,将用户内心的意图指令巧妙地传输到外部设备之上,从而实现对人类外周功能的替代或补充。想象一下,仅凭借意念就能轻松控制假肢完成各种复杂动作,随心所欲地移动光标进行操作,甚至沉浸在紧张刺激的游戏世界中。更令人惊叹的是,它还能创造出诸多医学奇迹,让瘫痪者重新站立行走,让失语者再次“开口说话”,让盲人重见光明。
3月31日,一则来自英国《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展示了一项全新的脑机接口技术,这项技术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将大脑中的言语活动瞬间实时转换成有声词汇,真正实现了实时意念“说话”的梦想。堪萨斯大学言语与应用神经科学实验室的乔纳森·布伦伯格对此高度评价,认为这无疑是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
从“意念操控”到“意念说话”,脑机接口正重塑医疗范式。
新设备可将大脑中言语活动实时转换成有声词汇。图片来源:英国《自然·神经科学》在线版
80毫秒极速解码,重现患者音色
在当前的言语脑机接口领域,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当个人无声地尝试说话时,计算机的有声输出往往会延迟几秒,这就导致交流过程难以流畅清晰。不过,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成功打破了这一困境。他们精心开发了一款无声脑机接口,并将其巧妙地植入了一名47岁四肢麻痹女性的大脑。这位女性因一次卒中发作,已经在漫长的18年里无法说话或发声。
研究人员让她在大脑中凭借意念讲出包含1024个独特词汇的完整句子,同时利用植入该患者言语感觉运动皮质的电极,细致地记录下她的脑活动,并以此训练了一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随后,研究人员运用该模型以80毫秒递增的速度对在线语音进行解码,实现了与受试者发声意图的完美同步,成功攻克了脑机接口领域的关键难题——延迟。更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还利用受试者受伤前说话的片段训练模型,生成了模拟她声音的音频。而且,这个脑机接口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够推广至该受试者在训练中未曾接触过的词汇,并且可以连续顺畅地运作。
事实上,我国在这一前沿产业上展示出了同样的创新活力。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平行论坛上,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重磅发布。其中,“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三合一”颅骨植入式脑脊接口微型设备、双环路协同演进脑机接口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突破,充分展示了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深厚潜力,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医保首次定价,低至966元
作为一门涉及多门学科深度交叉的前沿科学,脑机接口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33亿美元,约合238.26亿元人民币。
不过,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看来,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医学领域。他指出:“现在有很多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认知退化、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等。我们团队正在进行的脑科学研究,就是希望能够深入搞清楚这些疾病的发病原理,明确其机制所在,期望‘无创’脑机接口在未来能够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月31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了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取出费3139元/次,非侵入式适配费966元/次。
专家认为,此次定价标志着脑机接口,这项长期处于科研和实验室语境中的技术,正在正式步入临床、迈向产业化的起跑线上。同时,这也会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于这一领域,推动脑机接口技术不断升级,对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技术需理性发展,避免炒作
“事实上,脑机接口系统中对脑电信号采集、刺激等相关技术由来已久。脑机接口产业要实现重大突破,前提是人们对于大脑的认知要有显著进步。”尧德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拥有8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与上万个其他神经元相互连接。目前,我们对大脑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冰山一角。即使是现在最顶尖的电生理技术,一次也只能记录1000个神经元,要实现大规模记录和准确解码编码,仍然任重道远。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科技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在之前的采访中向记者透露,放眼全球,脑机接口市场正在孕育发展,但该领域仍存在技术壁垒。
当脑电波被读取、记录时,人的思维面临着全面暴露的风险,隐私安全问题变得愈加突出。而且,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改变大脑的活动模式,这可能会对我们的性格、决策甚至身份认同产生影响。另外,“有创”的脑机接口还面临着生物排异性以及价格高昂等问题。
“脑机接口领域还处于婴幼儿阶段,虽然在当下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潜力,但未来,还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公众应当理性、冷静、客观地去看待它,既不要神化、也不要异化,当前技术阶段的脑机接口并非无所不能,绝不能炒作化、夸大化、概念化、玩具化,以防科技泡沫。”明东强调。
本文详细介绍了脑机接口领域的新进展,包括国际上可将大脑言语活动实时转换为有声词汇的技术、美国解决延迟问题的脑机接口,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时提到了医保首次定价推动产业迈向产业化,也指出了脑机接口发展面临的技术认知不足、隐私安全等问题,提醒公众要理性看待该技术,避免炒作。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