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3家黄金回收店遭遇掺假黄金诈骗的案件,包括诈骗过程、警方的侦查和抓捕行动,以及对案件情况和犯罪手段的介绍。
2月24日,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的一家热闹繁华的商圈内,一家黄金回收店的老板李某气不打一处来,愤怒地说道:“都说真金不怕火炼,我都用火烧检测过了,本以为是真金,谁能想到居然还掺了假!”原来,在短短2天的时间里,有2名犯罪嫌疑人拿着掺入铼、钨等重金属的“金项链”,先后诈骗了鹤壁的3家黄金回收店,涉案金额高达6万余元。不过,他们这精心策划的骗局,终究还是没能逃过警方敏锐的眼睛。
01、黄金回收店遇到蹊跷卖家
2月24日上午,黄金回收店店主李某正专注地整理着货柜。这时,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匆匆走进店里,神情显得十分焦急。他赶忙掏出一条黄澄澄的项链,急切地说道:“兄弟,我打牌把钱都输光了,这条项链可是纯金的,我现在急着用钱,便宜卖给你了!”
男子自称姓段,还说这条项链重52.7克,愿意以每克665元的价格出手。李某按照平时的惯例,对项链进行了初步检测。他用喷枪灼烧项链,只见项链没有变色,也没有冒出黑烟,李某便认定这是真金,随后马上给段某转账了35000余元。
然而,就在交易完成后不久,另一名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走进店里,手里拿着一条款式和刚才那条相近的金项链,也要求回收。李某立刻察觉到了异常,他赶紧联系专业鉴定师,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项链进行仔细检测。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条项链根本不是纯金项链,内部掺杂了铼、钨等重金属。李某当即拒绝了交易,那名男子见情况不妙,迅速离开了。之后,李某又重新检测了段某出售的“金项链”,结果发现同样掺有铼、钨成分,他二话不说,立即报了警。
02、民警深度研判锁定嫌疑人
接到报警后,鹤壁市公安局淇滨分局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全面侦查。办案民警根据李某提供的线索,在各个商圈的黄金回收店附近进行走访排查,积极搜集案件线索。同时,他们还调取了公共视频,发现有2名犯罪嫌疑人是从同一辆出租车上下车的。
经过深入的分析研判,办案民警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段某和吴某。然而,就在警方还在对线索进行研判的时候,辖区内另一家黄金回收店的老板也报了警,称有一名男子正在店内兜售假黄金。办案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在淇滨分局快反大队民警的协助下,很快就将那名男子控制住了。经过李某辨认,这名男子正是上午在他金店行骗的犯罪嫌疑人之一段某。
03、警民联动智擒诈骗分子
为了避免其他黄金回收店继续上当受骗,办案民警立刻对另一名嫌疑人吴某展开了追踪。民警通过侦查研判,锁定了吴某的踪迹,还获得了他的联系方式。随后,民警安排李某以“低价收购”为借口联系吴某,成功诱使吴某返回店内,这一招“引蛇出洞”十分奏效。民警随后当场将吴某抓获。
段某和吴某到案后,坚称自己“不知道项链掺假”,还辩称自己也是受害者。但是,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两人最终还是如实供述了他们利用掺假黄金进行诈骗的犯罪事实,并且返还了受害人的全部损失。
目前,犯罪嫌疑人吴某和段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的侦办当中。
警方提示
据调查,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假黄金项链是以铼、钨等稀有金属为核心材料,外层进行了镀金处理。铼和钨的密度与黄金接近,同时具有比黄金更高的熔点和良好的延展性。通过特殊工艺,这些稀有金属可以被掺入黄金中,从而冒充足金。而黄金回收行业常用的火烧法和重量检测法,对于这类掺假手段几乎起不到作用。
同时,犯罪嫌疑人很擅长打“心理战”,他们会精准地锁定目标,专门选择中小型黄金回收店下手。因为这类店铺往往缺乏高端的检测设备,而且店主的防范意识也比较薄弱。犯罪嫌疑人会利用“输钱急用”“低价抛售”等话术,制造出一种紧迫感,诱使店主仓促完成交易,进而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本文围绕鹤壁黄金回收店诈骗案展开,介绍了诈骗过程、警方的侦查与抓捕行动,以及犯罪手段和警方提示。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特殊工艺制作假黄金并善用心理战术,所幸警方迅速侦破,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处理,提醒黄金回收行业要加强防范。
原创文章,作者:Ste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