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褪黑素展开,介绍了其定义、功能、适用人群、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分析了影响睡眠质量的生活方式因素,旨在让读者正确认识褪黑素和改善睡眠。
你是否也有入睡困难的困扰呢?当遭遇睡眠难题时,不少人开始将希望寄托于外力帮助。近年来,褪黑素及其相关产品备受年轻人追捧,被奉为“助眠神药”。但褪黑素真的能有效助眠吗?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褪黑素。褪黑素是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也被称作松果体素。它的分泌有着明显的节律,在白天,其分泌受到抑制,而到了晚上,分泌则变得活跃起来。
那么,大脑分泌褪黑素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调节人的睡眠觉醒周期和昼夜节律。简单来讲,褪黑素就像是我们身体的“生物钟指挥官”,它会告诉我们的身体什么时候该进入梦乡,什么时候该醒来开启新的一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韩芳表示:“我们过去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褪黑素的分泌是随着光线变化的,到了晚上太阳落山,光线逐渐暗下来,褪黑素的分泌量开始升高,晚上10点左右达到分泌高峰,这时人就会产生困意;到第二天早晨,有光线照射后,褪黑素的分泌量降低,人就能保持清醒。不过,褪黑素在日常生活中并非药物,因为它非常特殊,每个人对其的生物利用度不一样,难以制成规范的药品,所以目前它是以保健品的形式被应用。因此,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催眠的安眠药,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两类人比较适用褪黑素
褪黑素作为人体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仿佛自带“健康催眠”的光环。只要在社交平台搜索“失眠”,就会有一些所谓的“经验贴”推荐褪黑素。但褪黑素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目前,国内外公认比较适合服用褪黑素的人群大致有两类。
第一类是需要倒时差和倒班的人群,这类人的生物钟容易出现紊乱,睡眠节律发生了变化,通过补充褪黑素,可以调整睡眠和觉醒时间。
另一类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会逐渐萎缩直至钙化,相应分泌的褪黑素也会减少,导致生物钟的节律性减弱,补充褪黑素可以促进入睡。
医生提醒,失眠的种类繁多,如果睡不着是因为焦虑或者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服用褪黑素就没有什么效果,也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同时,有些人群不适合服用褪黑素,包括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抑郁症患者,以及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自体免疫疾病患者等。
褪黑素是“激素” 不能连续使用超3个月
很多年轻人把褪黑素看成“神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是人体自身也会分泌的内源性物质,而非化学合成的,所以他们认为褪黑素肯定非常安全。实际上,褪黑素作为一种“激素”,不当使用同样会引起诸多副作用。
复旦大学药理学系主任黄志力指出:“商家可能对褪黑素进行了过分包装,让民众放心。但凡是药物都要考虑剂量,剂量过大一定会引起很多副作用,比如头晕、发晕、第二天工作效率降低等,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副作用。”
专家提醒,除了头痛、头晕、白天嗜睡等副作用,虽然褪黑素本身不会导致依赖性,但长期依赖外源性的褪黑素调节可能会影响自身褪黑素的分泌。即使是适合使用褪黑素调节睡眠的人群,也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复旦大学药理学系主任黄志力还表示:“一般情况下,如果服用剂量超过2毫克,就应该得到医生的许可。保健品中褪黑素的含量一般在0.3 – 1毫克,至少在2毫克以下。但现在有一些产品,褪黑素的含量可能已经超过了3毫克,这比处方药的量还要大。我们建议使用者一般不能连续使用超过3个月的褪黑素,如果超过3个月,就会对人体内分泌进行反馈抑制,使内源性的褪黑素产生减少,建议进行间断性使用。”
饮酒、吃宵夜、睡前看手机都在影响睡眠质量
了解了褪黑素的真相后,我们再来看看究竟是哪些原因在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呢?其实,这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生活方式方面来看,饮酒越频繁的人,夜间清醒次数越多;不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经常吃宵夜的人比不吃宵夜的人更晚睡晚起,睡眠习惯更差;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肥胖人群夜间清醒次数更多,睡眠质量更低。调查显示,0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晚睡晚起成了常态,仅有两成左右的大学生能在零点前入睡,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凌晨两点后才入睡。
复旦大学药理学系主任黄志力称:“00后的人群睡眠障碍比较普遍,主要特征是他们主动熬夜,睡得很晚、早上不起。一方面是因为对电子产品高度依赖,很多人在睡觉前都要看手机,直到手机掉到床上为止,手机对我们的危害主要是蓝光照射;另一方面,浏览电子产品会带来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引起收看者的焦虑和抑郁行为,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
本文详细介绍了褪黑素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功能、适用人群、副作用等,让我们明白褪黑素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也不能盲目长期使用。同时,文章还指出生活方式对睡眠质量有重要影响,如饮酒、吃宵夜、睡前看手机等。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褪黑素,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以提高睡眠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Zachar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tongdata.com/2981.html